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卷十三

○箱


《东宫旧事》曰:皇太子初拜,有马齿呈事箱四枚。


《汉武帝内传》曰:帝崩时遗诏,以杂道书四十卷置棺中。至延康二年,河东功曹李及入上党抱犊山,彩药於岩室中,得此书,盛以金箱,卷后题日月,是武帝时河东太守张纯以箱及书奏上之。武帝时左右见之,涕泣曰:"此是帝崩时殡殓物。"宣帝怆然,以书付茂陵,安合如故。


晋陆云《与兄机书》曰:一日行曹公器物,有书箱五枚。想兄识彦高,书箱甚似之。


○巾箱


《汉武内传》曰:武帝见西王母巾箱中有一卷书,王母曰:"此《五岳贞形图》,昨青城诸仙就我求,今当付之。"


《宋书》曰:元凶劭杀逆,南阳公主见女巫严道育云:"天神当赐符应。"时主夕卧,见流光相随,状若萤火,遂入巾箱,化为双珠,圆青可爱,因是巫蛊而败。


《齐书》曰:衡阳王钧常手自细书写五经,部为一卷,置於巾箱中,以备遗忘。侍读贺玠问曰:"殿下家自有坟索,复何须蝇头细书,别藏巾箱中?"答曰:"巾箱中有五经,於检阅易,且一更手写,则永不忘。"诸王闻而争效为,巾箱五经自此始也。


《世说》曰:威法济者,义兴人。其儿年二十得病,经年,有神来语,言:"床席不净,神何处得坐?"曰:"有漆巾箱甚净,神何不入中?"因内新果於箱中,觉有声,以箱盖覆之。於是便闻箱中动摇,即以衣傅之,可五升米重,而病愈。


《异苑》曰:晋孝武太元末,每闻手巾箱中有鼓吹鞞角之音。帝是岁崩,天下大乱。


○笥


《说文》曰:箪,笥,饭及衣之器也。


《尚书》曰:惟衣裳在笥。


《论语》曰:一箪食,一瓢饮。(箪,笥也。)


《东观汉记》曰:上问弟五伦:"卿为市掾,人有遗卿母一笥饼,卿从外来见之,夺磨扔,探口中饼出之。"伦对曰:"实无此,众人以臣愚蔽,故为生此语。"


《东观汉记》曰:上闻王郎将军至,复惊去,冯异进笥麦饭,兔肩。


《续汉书》曰:世祖微时,系南鸣市狱,市吏以一笥饭与之。


《吴越春秋》曰:越以文笥七枚献吴王。


《西京杂记》曰:宣帝以虎魄笥盛身毒宝镜。


《风俗通》曰:孝灵帝建宁中,京师长者皆以苇辟方笥为妆具。时有识者窃言:"苇方笥,郡国献箧也。今珍用,天下皆当有罪谳於理官也。"后党锢皆谳廷尉,却墅悉入方苇笥中,斯为验矣。


张衡《绶笥铭》曰:南阳太守鲍德有诏所赐先公绶笥,传世用之,更治笥。平子为德主簿,故为之铭也。


○笈


《说文》作极,曰:笈,驴上负也。


《风俗记》曰:笈,学士所以负书,箱如冠藉箱也。


谢承《后汉书》曰:徐稚字孺子,公车五徵,皆不降志。其有丧,负笈弗硾行五里也。


又曰:袁闳字夏甫,汝南人也。博览群书,常负笈寻师,变易姓名。


又曰:高弘字伯武,河内山阳人。为琅琊相,到官,自负笈,单步入界,听彩风俗。


又曰:苏章字士成,北海人,负笈追师,不远万里。


又曰:方诸字圣明,负笈到三辅,无术不览。


又曰:郎宗负笈卖卜给食,诸公表上博士徵宗,宗负笈遁去。


《李固传》曰:固父为三公,而固步行负笈,千里从师。


《拾遗录》曰:汉惠帝时有仙人韩稚,东至沈离国,遇其人洞室负笈,而问其年几何。


《汉武内传》曰:上元夫人语武帝曰:"阿母令以琼笈妙蕴发紫台之文赐汝。"


○火笼


《方言》曰:南楚江沔之间笼谓之篣,或谓之笯,陈楚宋魏之间谓之庸君,今薰笼是也。


《齐书》曰:卞彬性饮酒,火笼什物多诸诡异,自称卞田居。


又曰:范述曾为永嘉太守,有善政,徵为游击将军,郡故旧送钱二十馀万,一无所授,惟得白桐木火笼朴十馀枚而己。


《梁书》曰:临贺王正德为吴郡太守,正德自谓应居储嫡,心常怏怏。后奔魏,初去之始为诗一绝,内火笼,曰:"桢幹屈曲尽,兰麝气氲销。欲知怀炭日,正是履冰朝。"


《修复山林故事》曰:当梓宫中有象牙火笼。


《东宫旧事》曰:太子纳妃,有漆画手巾薰笼二、条大被薰笼三。


《西京杂记》曰:汉制:天子以象牙为笼;上皆散花文,后宫则五色绫文。


刘向《别录》曰:淮南王有《薰笼赋》。


齐谢朓《咏竹火笼诗》曰:庭雪乱如花,井水粲成玉。因炎入豹袖,怀温奉芳蓐。体密用宜通,文斜性非曲。


梁范静妻沈咏《五彩竹火笼诗》曰:可怜润霜雪,纤剖后毫分。织作回风莒,制为萦绮文。含芳出珠被,耀绿接缃裙。徒嗟今丽饰,岂念昔凌云?


太平御览-卷十三-相关图片

太平御览 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