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第一次的11个成语

形容第一次的11个成语

以下是一些形容第一次的成语。这些成语展现了初次经历或首次出现的情境。

初出茅庐

成语拼音

chū chū máo lú

成语解释

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典故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城。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成语造句

他虽然经验尚浅,犹如初出茅庐,但凭借着满腔的热情和努力,依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成语故事

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有一位年轻人,名叫诸葛亮,他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对天下局势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独特的见解。 诸葛亮早年隐居隆中,晴耕雨读,刻苦钻研兵法和治国之道。虽然他此时声名未显,但他的才华却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 当时,刘备在经历了诸多波折后,势力尚弱,急需一位有智谋的军师来辅佐他成就大业。经人推荐,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 诸葛亮初到刘备阵营,很多人对他并不看好,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后生,未必有多大能耐。然而,诸葛亮很快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刘备面临巨大的压力。在这关键时刻,诸葛亮冷静分析局势,提出了联合东吴共同抗曹的策略。他亲自前往东吴,凭借着自己的口才和智慧,成功说服了东吴的孙权和周瑜,促成了孙刘联盟。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更是妙计频出。他观天象算出会有东风,建议周瑜火攻曹操的战船。最终,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这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此后,诸葛亮又辅佐刘备夺取荆州、益州等地,逐步扩大了势力范围。他的智谋和才华在一系列的战役和政治决策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让那些曾经轻视他的人刮目相看。 诸葛亮虽然初出茅庐,但他凭借着自己的卓越才能和不懈努力,迅速成为了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世的佳话,激励着无数年轻人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的名字永远闪耀着光芒,他的智慧和功绩被人们传颂不衰。

开天辟地

成语拼音

kāi tiān pì dì

成语解释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典故出处

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成语典故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是一片混沌。它无边无沿,没有上下左右,也不分东南西北,样子好像一个浑圆的鸡蛋。这浑圆的东西当中,孕育一个人类的祖先——盘古。  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在这浑圆的东西中孕育成熟了。他发现眼前漆黑一团,非常生气,就用自己制造的斧子劈开了这混混沌沌的圆东西。随着一声巨响,圆东西里的混沌,轻而清的阳气上升,变成了高高的蓝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变成了广阔的大地。从此,宇宙间就有了天地之分。  盘古出世后,头顶蓝天,脚踏大地,挺立在天地之间。以后,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这样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高得不能再高,地深得不能再深,盘古自己也变成了九万里长的顶天立地的巨人,像一根柱子一样撑着天和地,使它们不再变成过去的混沌状态。  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间只有他一个人。因为天地是他开辟出来的,所以他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天地也跟着发生不同的变化。他高兴的时候,天空晴朗;他发怒的时候,天空阴沉;他哭泣的时候,天空下雨,落到地上汇成江河湖海;他叹气的时候,大地上刮起狂风,他眨眨眼睛,天空出现闪电;他发出鼾(han)声,空中响起隆隆的雷鸣声。  不知经过多少年,盘古还是死了,躺倒在地上。他的头部隆起,成为东岳泰山;他的脚朝天,成为西岳华山;他的肚子高挺,成为中岳嵩山;他的两个肩胛,一个成为南岳衡山,另一个成为北岳恒山。至于他的头发和汗毛,全变成了树木和花草。后来,才有了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即天皇、地皇和人皇。

成语造句

在那遥远的古代,有一位伟大的英雄,他做出了一番开天辟地般的壮举,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世界还处于一片混沌之中,没有天地之分,没有光明与黑暗的区别,一切都混杂在一起,恍若鸿蒙未开。 有一个伟大的存在,他决心改变这一切。他名叫盘古,拥有着无穷的力量和勇气。盘古在这混沌中沉睡了许久,终于在某一天苏醒过来。他睁开双眼,却发现周围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于是,他握紧拳头,用尽全身力气,向着那混沌猛力一挥。 只听得一声巨响,混沌中出现了一道裂缝,光明开始渗透进来。盘古看到了希望,他更加奋力地挥舞着双手,不断地将混沌撕裂开来。随着他的努力,清气逐渐上升,形成了天空;浊气慢慢下沉,变成了大地。 然而,天地初分,并不稳定,随时都有重新合拢的危险。盘古深知这一点,他决定用自己的身体支撑起天地。他头顶着天,脚踏着地,站立在天地之间,随着天地的逐渐远离而不断长高。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盘古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使命。 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天地终于稳固下来,而盘古却已经疲惫不堪。最终,他耗尽了所有的力量,倒了下去。在他倒下的瞬间,他的身体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他的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照亮了天地;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星辰;他的气息变成了风云;他的汗水变成了雨露;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山脉和大地的各个部分。 盘古以他的无畏和牺牲,完成了开天辟地的伟大壮举。他的精神激励着后来的人们,让他们明白,只要有勇气和决心,就能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 从那以后,世界有了天地之分,有了光明与黑暗的交替,有了万物的生长和繁衍。而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也被世世代代传颂着,成为了人类文明中一个永恒的传奇。正如《三五历纪》中所记载的那样:“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盘古的开天辟地,不仅是物质世界的创造,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激励着人们不断探索、进取,去开创属于自己的辉煌。

破天荒

成语拼音

pò tiān huāng

成语解释

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

典故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宋举人,多不成名,号日‘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

成语典故

唐朝时期,荆州地区50多年没有举人到京城应考中过进士,因此被称为“天荒”,直到唐宣宗时期,有一个荆州举人刘蜕中了进士,破了天荒。荆州魏国公崔铉特地奖励他70万钱。刘蜕不受并回信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

成语造句

这一次他居然考了第一名,可真是破天荒啊。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地方叫做荆州。那里虽然物产丰富,但文化教育方面却相对落后。 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荆州地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过一个进士了。人们似乎都习惯了这种状况,甚至觉得这里可能永远都不会有人能在科举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然而,有一年,荆州却出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年轻人,他名叫刘蜕。刘蜕自幼聪慧好学,勤奋刻苦,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追求。他深知自己所在的地区在科举上的“空白”历史,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要打破这种局面的决心。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习和精心准备,刘蜕踏上了科举之路。一路上,他过关斩将,凭借着自己扎实的学识和出色的才华,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最终,他成功考取了进士,成为了荆州有史以来的第一位进士。 这个消息如同惊雷一般在荆州地区炸开了锅,人们都感到无比的震惊和兴奋。大家纷纷奔走相告,庆祝这个破天荒的成就。刘蜕的名字也迅速传遍了整个地区,他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样。 从此,“破天荒”这个词就被用来形容从未有过或首次出现的事情。就像刘蜕打破了荆州在科举上的沉寂一样,每当有新的、前所未有的突破或成就时,人们就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惊叹和赞美。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类似的破天荒事件不断发生。它们见证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激励着人们不断去挑战自我、突破极限。无论是科学技术的创新,还是文化艺术的创造,每一个破天荒的成果都为人类社会增添了新的光彩,推动着文明不断向前迈进。而我们也应该从这些破天荒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破天荒。

下车伊始

成语拼音

xià chē yī shǐ

成语解释

伊:文言助词;始:开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典故出处

《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成语典故

商朝末年,周武王姬昌率军攻打商军,占领商朝的首都朝歌,灭了商朝。周武王在进城的车上迅速分封诸侯,封黄帝后代于蓟,封舜帝后代于陈,封夏禹的后代于杞,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被封的官员都是坐驿车去上任,于是文告中用下车伊始指刚上任。

成语造句

他刚到这个地方,还没进行深入了解,就开始指手画脚,完全是下车伊始的做派。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新上任的官员名叫李大人。他被朝廷派往一个地方治理。 李大人初到该地,满怀壮志豪情,一心想要做出一番成绩。他没有过多地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实际情况,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推行自己的一系列举措。 他一下车,便即刻召集当地的官员,下达了诸多命令,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然而,他所提出的一些政策和规定,并不符合当地的实际需求。比如,他要求百姓们在短时间内完成一项极为艰巨的工程,却没有考虑到百姓们的承受能力和资源的有限性。 当地的一些有经验的官员们试图向李大人进言,建议他先深入了解情况后再做决策。可是李大人却不以为然,认为他们是在故意推诿或者是不支持自己的工作。他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完全不顾及众人的意见。 就这样,李大人的政令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和阻力。百姓们怨声载道,工程进展缓慢,社会秩序也出现了一些混乱。而李大人却依旧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直到有一天,李大人在外出视察时,遇到了一位智慧的老者。老者直言不讳地指出了他的问题,说道:“大人,您下车伊始,便急于行事,却没有真正了解我们这里的情况。这样怎能治理好一方呢?”李大人听后,如梦初醒。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的急躁和鲁莽。于是,他决定放下架子,虚心地向当地的官员和百姓们请教,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大人终于找到了适合当地的治理方法,各项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像这位李大人一样,下车伊始便盲目行动。我们应该先充分了解情况,倾听他人的意见,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策略,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和挫折,更好地实现目标。正如古人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行动中有的放矢,取得更好的成果。

初露头角

成语拼音

chū lù tóu jiǎo

成语解释

比喻刚刚显示出能力或才干。

典故出处

周得京《花城洛阳赏牡丹》相传洛阳牡丹在隋前还是默默无闻的,到唐朝初露头角。”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这次的校园才艺大赛中,一位新生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令人刮目相看,可谓初露头角。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在年轻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开始崭露头角。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名叫李明的年轻人。他自幼聪慧过人,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李明勤奋好学,常常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汲取着各种知识和智慧。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明开始积极参与镇上的各种活动。一次,镇上来了一位博学的学者,举办了一场知识竞赛。李明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在竞赛中,他凭借着自己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敏捷的思维,一路过关斩将,表现极为出色。最终,他脱颖而出,获得了竞赛的冠军。这次经历让李明在镇里初露头角,人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然而,李明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深知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于是,他更加努力地钻研学问,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不久后,邻镇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旱灾,百姓们生活困苦。李明得知后,主动前往邻镇,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当地百姓寻找水源,并制定了合理的灌溉方案。在他的努力下,邻镇的旱灾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百姓们对他感激不已。 李明的名声渐渐传开,连州府的官员也听闻了他的事迹。州府决定邀请李明到州府任职,为百姓们谋福祉。李明欣然应允,他来到州府后,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智慧,积极推动各项改革和发展,为当地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就这样,李明从一个小镇上的普通年轻人,逐渐成长为备受尊敬和赞誉的人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初露头角后,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无数的年轻人,让他们明白只要有才华、有努力,就能够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光芒。就如同那些在历史上初露头角后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人物一样,如年轻时便展现出军事才能的霍去病,他在抗击匈奴的战场上初露锋芒,为汉朝的安定立下赫赫战功。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勇于展现自己,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

初试锋芒

成语拼音

chū shì fēng máng

成语解释

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

典故出处

魏巍《前进吧,祖国》他正支着腮微笑着,听参谋报告无座力炮初试锋芒的战果。”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在这次的比赛中表现出色,尽管是初次参加此类赛事,却丝毫没有怯场,初试锋芒就令人刮目相看。

成语故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年轻人,他心怀壮志,渴望在这世间崭露头角。 这位年轻人名叫李毅,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国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危机,而李毅从小就立下了保家卫国的远大志向。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兵法和武艺,期盼着有一天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终于,机会来临了。边境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敌军来势汹汹。朝廷决定派遣军队前往抵御,李毅毅然报名参军。在军队中,他凭借着自己扎实的知识和出色的技能,很快就引起了将领们的注意。 当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时,局势十分紧张。敌军凭借着强大的兵力和精良的装备,一开始占据了上风。然而,李毅毫不畏惧,他冷静地观察着战场的形势,寻找着敌军的破绽。在关键时刻,他向将领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将领们经过慎重考虑,决定采纳他的建议。 李毅带领着一支小队,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军的薄弱环节。他们奋勇杀敌,势不可挡。李毅更是身先士卒,手中的长剑挥舞得虎虎生风,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他的勇敢和智谋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士兵们纷纷跟随着他冲锋陷阵。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李毅初试锋芒,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勇气。他的小队成功地打乱了敌军的部署,为大部队创造了有利的战机。最终,经过全体将士的共同努力,敌军被击退,边境重新恢复了平静。 经此一战,李毅声名远扬。他的名字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英雄,大家对他充满了敬佩和赞扬。朝廷也对他进行了嘉奖和提拔,让他有了更多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李毅并没有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傲自满,他深知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继续努力学习和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又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和考验,每一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毅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初次展现自己才能的时候,就能够表现出非凡的潜力和实力。只要我们心怀梦想,勇于尝试,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毫不退缩,就一定能够在人生的舞台上初试锋芒,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初试锋芒-成语图片

初试锋芒

鸿蒙初辟

成语拼音

hóng méng chū pì

成语解释

鸿蒙古人认为天地开辟之前是一团浑沌的元气。开天辟地。指刚刚开始出现人类世界。

典故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太上君开天经》太初始分别天地清浊,剖判涬溟鸿蒙。”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那遥远的时代,世界仿佛一片混沌,而当新的文明曙光出现,就如同鸿蒙初辟,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和希望。

成语故事

在远古时期,天地混沌一片,仿佛被一层厚厚的迷雾所笼罩。那时候,万物尚未完全成形,世界处于一种鸿蒙未分的状态。 传说中有一位伟大的神明,他拥有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他看着这混沌的世界,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他决定要开辟出一个全新的天地,让万物有生息繁衍的空间。 于是,神明开始了艰苦的劳作。他运用自己的神力,一点一点地驱散着混沌的迷雾。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神明不知疲倦地努力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混沌逐渐被分开,清浊开始分明。上方渐渐形成了天空,下方慢慢出现了大地。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神明又创造了日月星辰,让它们在天空中按照特定的规律运行,给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他还创造了山川河流、草木花卉,让大地充满了生机和色彩。 在神明的努力下,这个原本鸿蒙初辟的世界逐渐变得丰富多彩。万物开始诞生和生长,各种生灵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历史的长河中,也有许多类似的开天辟地般的创举。比如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最初的简单生存到后来的高度发达,每一次重大的突破和进步都如同在鸿蒙初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建设。 正如古代的许多伟大发明,它们的出现如同在混沌中开辟出了新的道路。从简单的工具到复杂的机械,从原始的交流方式到先进的信息传播,每一个阶段都见证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 鸿蒙初辟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神话传说,它更是一种象征。它告诉我们,在面对未知和困难时,要有勇气去开拓、去创造。就像那位伟大的神明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塑造一个全新的未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类似鸿蒙初辟的情况。当我们涉足一个新的领域,当我们尝试去解决一个从未遇到过的难题,我们就是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进行着鸿蒙初辟的工作。 让我们铭记这个古老的故事,以它为激励,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为我们的世界带来更多的美好和进步。因为只有敢于在鸿蒙初辟时迈出第一步,我们才能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开宗明义

成语拼音

kāi zōng míng yì

成语解释

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典故出处

《孝经·开宗明义》开宗明义章第一。”宋·邢昺题解开,张也;宗,本也;明,显也;义,理也。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曰开宗明义章也。”

成语典故

在这开宗明义的第一信里,请你们容我在你们面前介绍我自己。★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一》

成语造句

今天的会议上,领导没有过多的铺垫,而是直接进入主题,以简洁明了的方式阐述了工作重点,可谓开宗明义。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繁荣的国度。这个国度里有一位智者,名叫慧远。 慧远自幼聪慧过人,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和追求。他遍读群书,游历四方,不断积累着智慧和经验。 当时,这个国度正处于一个思想激荡的时期,各种学说和观点层出不穷。人们对于许多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存在着混乱和分歧。慧远看到这种情况,心中深感忧虑。 他决定站出来,为人们理清思绪,指明方向。于是,慧远开始讲学。他在讲台上,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和理念,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人们能够轻松理解。 他开讲的第一天,便吸引了众多听众。慧远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将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传递给大家。他从最基本的道理讲起,逐步深入,让听众们在不知不觉中跟上了他的思维步伐。 在慧远的讲学中,他总是能够明确地表达出核心观点和主旨,让人们能够迅速抓住重点。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慧远的讲学越来越受欢迎,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人们纷纷称赞他,说他的讲学能够让人“开宗明义”,迅速明白事物的本质和关键。 慧远的名声逐渐传遍了整个国度,甚至其他国度的人们也听闻了他的事迹。许多学者和思想家纷纷前来与他交流和探讨,从他的思想中汲取灵感和智慧。 慧远的“开宗明义”的讲学方式,不仅帮助了当时的人们,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故事被人们传颂不衰,成为了激励人们追求真理、明确目标的典范。而“开宗明义”这个成语,也从此流传开来,用来形容那些能够在一开始就明确表达出主旨和核心的行为或言论。它提醒着人们,在面对复杂的情况和问题时,要勇敢地站出来,清晰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为大家指引方向,就如同慧远当年所做的那样。

破题儿第一遭

成语拼音

pò tí ér dì yī zāo

成语解释

比喻第一次做某件事。

典故出处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这对我来说可是新鲜事,就像破题儿第一遭,以前从未经历过。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福的年轻书生。李福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他自幼聪慧,对读书有着极高的热情和天赋。 李福的父母虽然生活艰辛,但深知读书能够改变儿子的命运,于是节衣缩食,全力支持他求学。李福也不负父母的期望,日夜苦读,学问日益精进。 这一年,朝廷举行科举考试。李福怀着满腔的抱负和期望,踏上了赴京赶考的征程。一路上,他风餐露宿,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京城。 京城的繁华和热闹让李福感到既新奇又紧张。考试的日子很快来临,李福走进考场,心情忐忑。这可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参加如此重要的考试,真可谓是破题儿第一遭。 考场上,李福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开始认真答题。他将自己多年所学倾囊而出,每一个字都写得极为用心。考试结束后,李福如释重负,但心中又充满了焦虑和期待。 等待放榜的日子里,李福度日如年。终于,放榜的日子到了。他怀着紧张的心情来到榜前,人群熙熙攘攘,李福努力挤进去,目光急切地在榜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 当他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时,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他立刻跑回家乡,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和乡亲们。 李福的成功,让他的家乡为之沸腾。人们纷纷前来祝贺,称赞他为家乡争了光。 李福深知,这只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他将继续努力,为国家和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往后的岁月里,每当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李福都会想起自己参加科举考试的那破题儿第一遭,以此激励自己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一元复始

成语拼音

yī yuán fù shǐ

成语解释

指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常以下句万象更新”合成春联。

典故出处

《公羊传·隐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新年到了,处处张灯结彩,在这一元复始的时刻,人们怀揣着新的希望和憧憬,迎接美好的未来。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华夏大地经历了无数的兴衰荣辱。有一个名叫大梁的国度,起初它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君开始沉迷于享乐,不理朝政,官员们贪污腐败,欺压百姓,国家逐渐陷入了混乱和贫困之中。 终于,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降临,洪水泛滥,淹没了大片农田,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这个时候,一位名叫李贤的年轻人站了出来。 李贤出身贫寒,但他自幼聪慧好学,心怀壮志。他看到国家的惨状,决心要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他四处奔走,呼吁有志之士团结起来,共同为国家的复兴而努力。 在李贤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他的队伍。他们一起制定了详细的改革计划,首先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腐败的官员,选拔有才能、有品德的人担任要职。然后,他们组织百姓兴修水利,治理洪水,重新开垦农田。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大梁国逐渐恢复了生机。农田里重新长满了庄稼,百姓们又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然而,李贤深知,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注重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于是,他又大力倡导兴办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读书识字。 在李贤和众人的不懈努力下,大梁国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这正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的开端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可能,百姓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李贤的故事传遍了整个国家,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美谈。他的精神也激励着后世的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要气馁,只要坚定信念,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迎来新的开始,创造美好的未来。

崭露头角

成语拼音

zhǎn lù tóu jiǎo

成语解释

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典故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成语典故

此番吴氏北返,独倡保定会议,无非欲崭露头角,力与段派抗衡。★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一五回

成语造句

他在这次的比赛中表现出色,开始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小镇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明的少年。李明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慧和勤奋。 李明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尽管家境贫寒,无法进入正规的学堂,但他常常趁着劳作之余,跑到村里的私塾外偷偷听课。他凭借着过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将所学的知识牢记于心。 随着年岁的增长,李明开始展现出他在文学方面的天赋。村里举行的一些诗文比赛,他总是积极参与。虽然起初他的作品略显稚嫩,但其中蕴含的独特见解和真挚情感,让人们开始注意到这个充满潜力的少年。 有一年,郡城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诗文大会,吸引了周边众多文人雅士的参与。李明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满怀期待,渴望能在这个舞台上一展身手。然而,他没有华丽的衣裳,也没有昂贵的笔墨纸砚,有的只是一腔热情和扎实的功底。 在诗文大会上,名流云集,佳作频出。轮到李明展示自己的作品时,众人起初并未抱太大期望,只当他是一个来自乡间的无名小卒。但当李明的诗文被诵读出来后,全场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的文字清新脱俗,意境高远,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在夜空中崭露头角。 此次大会之后,李明的名字开始在当地的文坛上传颂。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对他表示赞赏和支持,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机会。 李明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深知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继续刻苦钻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学造诣。 后来,京城举行科举考试,李明毅然决定前往。在考场上,他发挥出色,凭借着扎实的学问和独特的见解,最终金榜题名。 李明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乡间少年,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文坛和仕途上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了一代名臣,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做贡献。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终有一天能够崭露头角,实现自己的价值。

崭露头角-成语图片

崭露头角

其他成语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