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群之马
成语拼音
- hài qún zhī mǎ
害群之马成语解释
- 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典故出处
- 《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成语典故
-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一次,黄帝要去具茨山,却在襄城迷了路。这时,他遇到了一位放马的男孩,便问他:“你知道具茨山在什么地方吗?”男孩回答说:“知道。”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院的住处吗?”男孩也回答说知道。黄帝听后心里很高兴,说:“小孩,你真了不起,既知道具茨山,又知道大院住的地方。那我再问你,你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吗?”男孩回答说:“治理天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前几年,我在外游历,当时还生着病,有位长辈对我说:‘你在外游历的时候,要注意日出而游,日入而息!’我现在身体好多了,打算去更多的地方。所谓治理天下,也不过如此罢了。”黄帝觉得男孩很聪明,便再次要男孩回答究竟如何治理天下。男孩只得说:“治理天下的人,其实与放马的人没什么两样,只不过要将危害马群的坏马驱逐出去而已!”黄帝很满意男孩的回答,称他为“天师”,并恭恭敬敬地对他拜了几拜,然后才离开。
成语造句
- 那几个经常惹是生非的人,简直就是团队中的害群之马,严重影响了整体的和谐与发展。
成语故事
-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度。这个国度中,百姓们安居乐业,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
在这个国度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牧场,里面养着许多的马匹。这些马大多都温顺勤劳,为主人驮运货物、拉车耕地,是人们得力的伙伴。然而,在这群马中,却出现了一匹与众不同的马。
这匹马生性顽劣,经常不听从牧马人的指挥,在牧场里横冲直撞。它不仅会踢伤其他的马匹,还会破坏牧场的设施,搞得整个牧场鸡飞狗跳。牧马人多次想要驯服它,但都没有成功。
有一天,这匹马趁着牧马人不注意,偷偷跑出了牧场,跑到了小镇的街道上。它在街道上肆意奔跑,吓得行人们纷纷躲避。它还撞翻了街边的摊位,造成了一片混乱。小镇的官员得知此事后,立刻派士兵前来捉拿这匹马。
经过一番周折,士兵们终于抓住了这匹马。官员看着这匹捣乱的马,气愤地说道:“这匹马真是我们小镇的害群之马,它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大家的生活和安全。”于是,官员决定对这匹马进行严厉的惩罚,以警示其他马匹。
这件事情传到了国王的耳中,国王对此非常重视。他召集大臣们商议如何处理这匹马以及类似的情况。大臣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大臣建议将这匹马处死,以绝后患;有的大臣则认为应该给它一个机会,让它改过自新。
国王思考了许久,最终说道:“这匹马确实是一匹害群之马,但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它的过错就轻易地将它处死。我们应该尝试去教育它、引导它,让它明白自己的错误。如果它能够改过自新,那它仍然可以成为一匹有用的马。”
于是,国王派遣了一位经验丰富的驯马师来训练这匹马。驯马师用了各种方法,耐心地教导这匹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匹马终于变得温顺听话了。它不再捣乱,而是成为了一匹优秀的马。
这个故事传遍了整个国度,人们都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对于那些有不良行为的人或事物,不能一味地惩罚或抛弃,而应该给予他们机会去改正错误。就像那匹曾经的害群之马,只要经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也能够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一员。而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警惕那些可能成为害群之马的人或事,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我们也不能轻易地给他人贴上“害群之马”的标签,要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和成长的潜力。
害群之马-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