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走苏台

成语拼音

lù zǒu sū tái

鹿走苏台成语解释

比喻国家败亡,宫殿荒废。

典故出处

《汉书·伍被传》:“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

成语典故

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想当皇帝,在东宫召见伍被一起议事,封伍被为将军。伍被说:“王安得亡国之言乎?昔子胥谏吴王,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将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刘安不听劝阻,结果叛乱失败。

成语造句

曾经繁华的城市如今一片荒芜,真可谓是鹿走苏台,让人不禁心生感慨。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当时的吴国,曾经盛极一时。 吴王夫差继位后,凭借着强大的国力,四处征战,开疆拓土。他先是打败了越国,使越国一度沦为吴国的附属。夫差志得意满,开始沉迷于享乐之中,逐渐荒废了朝政。 与此同时,在吴国的朝堂上,一些奸臣当道,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断挑拨离间,使得吴国的政治日益腐败。而越王勾践则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复仇。 夫差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大兴土木,建造了许多豪华的宫殿和园林。其中有一处宫殿,更是华丽无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然而,这种奢靡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国逐渐强大起来。勾践抓住机会,率领越军对吴国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此时的吴国,由于长期的腐败和内耗,已经无力抵抗越军的攻击。 最终,吴国被越国所灭,夫差也在悔恨中自杀。曾经繁华无比的吴国宫殿,也在战火中沦为废墟。昔日热闹的宫廷,如今变得冷冷清清,野鹿在其中随意奔走。曾经的辉煌如同过眼云烟,消失得无影无踪。 正如“鹿走苏台”这个成语所描述的那样,繁华的宫苑成了一片废墟,鹿在其中自由穿行。这不仅是一个国家兴衰的写照,更是对历史变迁的深刻警示。它提醒着后人,无论一个国家或个人多么强大,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居安思危,不能坚守正道,最终都可能走向衰败和灭亡。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当下,努力奋斗,避免重蹈覆辙。同时,也要明白盛极必衰的道理,在面对成功和荣誉时,保持谦逊和谨慎,不断进取,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不倒。

鹿走苏台-成语图片

鹿走苏台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