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腔作势
成语拼音
- ná qiāng zuò shì
拿腔作势成语解释
- 装模作样。
典故出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五回:“那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命人点了蜡烛,拿腔作势的抄写。”
成语典故
- 王夫人叫贾环抄《金刚咒》,贾环便来到王夫人炕上坐着,令人点了蜡烛,拿腔做势的抄写。丫鬟彩霞叫他安分抄写,贾环则咬定彩霞与宝玉好,对他不好。彩霞则骂他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时宝玉、王熙凤进来,贾环只好偷偷地生闷气。
成语造句
- 他明明不懂却总是在那里拿腔作势,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成语故事
- 从前有一个人叫王五,他是一个极其爱慕虚荣且喜欢装腔作势的人。
王五生活在一个小镇上,平日里总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一心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和羡慕。有一次,镇上来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先生,大家都对他敬重有加,纷纷前去请教问题。王五见此情景,心想自己也得表现出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于是,当他在众人面前与那位先生交谈时,故意摇头晃脑,用一种自以为很优雅的语调说话,还时不时地引用一些他自己都不太理解的典故,试图营造出一种高深莫测的氛围。
还有一次,王五受邀参加一个聚会。他为了在聚会上出风头,特意穿上了一套华丽却不太合身的衣服,走路时也是迈着夸张的步伐,仿佛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在聚会上,他对别人的谈话总是不屑一顾,时不时地发出几声轻笑,然后发表一些故作高深的言论,完全是在拿腔作势。
周围的人一开始可能会被他的表象所迷惑,但时间久了,大家都渐渐看穿了他的本质。人们发现他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才华和内涵,只是在故作姿态。就如同历史上的一些人物,比如南郭先生,他根本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装模作样,最终还是露出了马脚。
王五的这种拿腔作势的行为不仅没有为他赢得真正的尊重和认可,反而让他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笑柄。人们开始对他敬而远之,不再愿意与他过多交往。而王五却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依然沉浸在自己营造的虚假世界里,继续着他那可笑的拿腔作势。
最终,王五在众人的疏远和嘲笑中,渐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真正的价值和尊重是需要通过真实的努力和才华来获得的,而不是靠那些虚假的拿腔作势。从此,他决心改变自己,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伪装,努力提升自己,以真诚和实力去赢得别人的认可。
拿腔作势-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