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 其基本素材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牀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爲醫之始祖。

陰陽二十五人

黃帝曰:餘聞陰陽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不離於五,人亦應之。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陰陽之人不與焉。其態又不合於衆者五。”餘已知之矣。願聞二十五人之形,血氣之所生,別而以候,從外知內,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此先師之祕也,雖伯高猶不能明之也。


黃帝避席遵循而卻曰:餘聞之,得其人弗教,是謂重失;得而泄之,天將厭之,餘願得而明之,金櫃藏之,不敢揚之。


岐伯曰: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別其五色,異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


黃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曰:慎之慎之!臣請言之。


木形之人,比於上角,似於蒼帝。其爲人蒼色,小頭,長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勞心,少力,多憂勞於事。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足厥陰佗佗然。太角之人,比於左足少陽,少陽之上遺遺然;左角之人,比於右足少陽,少陽之下隨隨然;釱角之人,比於右足少陽,少陽之上推推然;判角之人,比於左足少陽,少陽之下枯枯(栝栝)然。


火形之人,比於上徵,似於赤帝。其爲人赤色,廣䏖,脫(別本作銳)面,小頭,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搖肩,背肉滿。有氣,輕財,少信,多慮,見事明,好顏,急心,不壽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手少陰核核然。質徵之人,比於左手太陽,太陽之上肌肌(疑應爲眺眺)然;少徵之人,比於右手太陽,太陽之下慆慆然;右徵之人,比於右手太陽,太陽之上鮫鮫然;質判之人,比於左手太陽,太陽之下支支頤頤然。


土形之人,比於上宮,似於上古黃帝。其爲人黃色,圓面,大頭,美肩背,大腹,美股脛,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稱,行安地,舉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權勢,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太陰敦敦然。太宮之人,比於左足陽明,陽明之上婉婉然。加宮之人,比於左足陽明,陽明之下坎坎然。少宮之人,比於右足陽明,陽明之上樞樞然。左宮之人,比於右足陽明,陽明之下兀兀然。


金形之人,比於上商,似於白帝。其爲人方面,白色,小頭,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發踵外,骨輕。身清廉,急心,靜悍,善爲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手太陰敦敦然。釱商之人,比於左手陽明,陽明之上廉廉然;右商之人,比於左手陽明,陽明之下脫脫然;左商之人,比於右手陽明,陽明之上監監然;少商之人,比於右手陽明,陽明之下嚴嚴然。


水形之人,比於上羽,似於黑帝。其爲人黑色,面不平,大頭,廉頤,小肩,大腹,動手足,發行搖身,下尻長,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紹(別本作紿)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少陰汙汙然。太羽之人,比於右足太陽,太陽之上頰頰然;少羽之人,比於左足太陽,太陽之下紆紆然;衆之爲人,比於右足太陽,太陽之下潔潔然;桎之爲人,比於左足太陽,太陽之上安安然。


是故五形之人二十五變者,衆之所以相欺者是也。


黃帝曰:得其形,不得其色何如?


岐伯曰:形勝色、色勝形者,至其勝時,年加感則病行,失則憂矣。形色相得者,富貴大樂。


黃帝曰:其形色相當勝之時,年加可知乎?


岐伯曰:凡年忌下上之人,大忌常加七歲,十六歲、二十五歲、三十四歲、四十三歲、五十二歲、六十一歲皆人之大忌,不可不自安也。感則病行,失則憂矣。當此之時,無爲奸事,是謂年忌。


黃帝曰:夫子之言,脈之上下,血氣之候,似知形氣,奈何?


岐伯曰:足陽明之上,血氣盛則髯美長;血少氣多則髯短。故氣少血多則髯少;血氣皆少則無髯,兩吻多畫。足陽明之下,血氣盛則下毛美,長至胸;血多氣少則下毛美,短至臍,行則善高舉足,足趾少肉,足善寒。血少氣多則肉而善瘃;血氣皆少則無毛,有則稀、枯悴,善痿厥,足痹。


足少陽之上,氣血盛則通髯美長,血多氣少則通髯美短;血少氣多則少髯;血氣皆少則無須,感於寒溼則善痹,骨痛爪枯也。足少陽之下,血氣盛則脛毛美長,外踝肥;血多氣少則脛毛美短,外踝皮堅而厚;血少氣多則胻毛少,外踝皮薄而軟;血氣皆少則無毛,外踝瘦無肉。


足太陽之上,血氣盛則美眉,眉有毫毛;血多氣少則惡眉,面多少理;血少氣多則面多肉;血氣和則美色。足太陽之下,血氣盛則跟肉滿,踵堅;氣少血多則瘦,跟空;血氣皆少則善轉筋,踵下痛。


手陽明之上,血氣盛則髭美;血少氣多則髭惡;血氣皆少則無髭。手陽明之下,血氣盛則腋下毛美,手魚肉以溫;氣血皆少則手瘦以寒。


手少陽之上,血氣盛則眉美以長,耳色美;血氣皆少則耳焦惡色。手少陽之下,血氣盛則手卷多肉以溫;血氣皆少則寒以瘦;氣少血多則瘦以多脈。


手太陽之上,血氣盛則多須,面多肉以平;血氣皆少則面瘦惡色。手太陽之下,血氣盛則掌肉充滿;血氣皆少則掌瘦以寒。


黃帝曰:二十五人者,刺之有約乎?


岐伯曰:美眉者,足太陽之脈氣血多;惡眉者,血氣少;其肥而澤者,血氣有餘;肥而不澤者,氣有餘,血不足;瘦而無澤者,氣血俱不足,審察其形氣有餘不足而調之,可以知逆順矣。


黃帝曰:刺其諸陰陽奈何?


岐伯曰:按其寸口人迎,以調陰陽。切循其經絡之凝澀,結而不通者,此於身皆爲痛痹,甚則不行,故凝澀。凝澀者,致氣以溫之,血和乃止。其結絡者,脈結血不和(被本作行),決之乃行。故曰:“氣有餘於上者,導而下之;氣不足於上者,推而休之;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必明於經隧,乃能持之。寒與熱爭者,導而行之;其宛陳血不結者,則而予之。”必先明知二十五人,則血氣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約畢也。


黃帝內經-陰陽二十五人-相關圖片

黃帝內經 陰陽二十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