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一篇論述儒家人性修養的散文,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爲子思所作,是儒家學說經典論著。經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章句》,最終和《大學》、《論語》、《孟子》並稱爲“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爲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庸》提出的“五達道”、“三達德”、“慎獨自修”、“至誠儘性”等內容,對爲人處事,人性修養有重要影響。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倖。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