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中庸》是一篇論述儒家人性修養的散文,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爲子思所作,是儒家學說經典論著。經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章句》,最終和《大學》、《論語》、《孟子》並稱爲“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爲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庸》提出的“五達道”、“三達德”、“慎獨自修”、“至誠儘性”等內容,對爲人處事,人性修養有重要影響。

第二十六章

故至誠無息。


不息則久,久則徵。


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


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


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爲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爲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嶽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


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爲天也。“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爲文也。純亦不已。


中庸-第二十六章-相關圖片

中庸 第二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