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中庸》是一篇論述儒家人性修養的散文,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爲子思所作,是儒家學說經典論著。經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章句》,最終和《大學》、《論語》、《孟子》並稱爲“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爲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庸》提出的“五達道”、“三達德”、“慎獨自修”、“至誠儘性”等內容,對爲人處事,人性修養有重要影響。

第三十三章

詩曰:“衣錦尚絅”,惡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詩云:“潛雖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內省不疚,無惡於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


詩云:“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故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


詩曰:“奏假無言,時靡有爭。”是故君子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威於鈇鉞。


詩曰:“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篤恭而天下平。


詩云:“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子曰:“聲色之於以化民,末也。”


詩曰:“德輶如毛。”毛猶有倫。“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中庸-第三十三章-相關圖片

中庸 第三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