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相傳爲左丘明著,原名爲《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敘事完備的編年體史書,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標誌着我國敘事散文的成熟。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漢朝以後纔多稱《左傳》。它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爲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以《春秋》爲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經】
十有四年春,諸侯城緣陵。
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於防,使鄫子來朝。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
狄侵鄭。
冬,蔡侯肸卒。
【傳】
十四年春,諸侯城緣陵而遷杞焉。不書其人,有闕也。
鄫季姬來寧,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
夏,遇於防而使來朝。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晉卜偃曰:“期年將有大咎,幾亡國。”
冬,秦飢,使乞糴於晉,晉人弗與。
慶鄭曰:“背施無親,幸災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四德皆失,何以守國?”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將安傅?”慶鄭曰:“棄信背鄰,患孰恤之?無信患作,失援必斃,是則然矣。”虢射曰:“無損無怨而厚於寇,不如勿與。”慶鄭曰:“背施幸災,民所棄也。近猶仇之,況怨敵乎。”弗聽。退曰:“君其悔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