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藥學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時珍撰,刊於1590年。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黃礬

集解《新修本草》曰:黃礬亦療瘡生肉,兼染皮用之。黃礬出陝西瓜州、沙州及舶上來者爲上,黃色,狀如胡桐淚。人於綠礬中揀出黃色者充之,非真也。波斯出者,打破中有金絲紋,謂之金線礬。《廣州志》雲:生波斯國,味鹹、酸、澀,有毒。主野雞瘻痔,惡瘡疥癬等疾。打破內有金線紋者爲上,多入燒家用。


氣味酸澀、鹹、有毒。


主治耳。用黃礬二兩燒枯,取二錢,棉裹成球,塞耳內。身上瘢痕。用黃礬(燒令汁盡)、胡粉(炒黃)各八分,研細,加豬油,共搗成泥。先以粗布擦瘢,感到疼痛時,把藥塗上,塗藥五次以後,再用老鷹糞、燕窠草燒祳灰等分,加人乳調勻塗瘢。皮膚能恢復正常。急疳蝕齒。用黃礬、綠礬各半錢,白礬(燒過)一錢,麝香一分,共研爲末敷患處,吐出流涎,病漸愈。


本草綱目-黃礬-相關圖片

本草綱目 黃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