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藥學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時珍撰,刊於1590年。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釋名亦名天蔓菁、天門精、地菘、玉門精、麥句姜、蟾蜍蘭、蛤蟆藍、蚵 草、豕首、彘顱、活鹿草、劉 草、皺面草、母豬芥。果實名鶴蝨,根名杜牛膝。
氣味(葉、根)甘、寒、無毒。李明珍說:“微辛、甘、有小毒”。
主治吐血。用天名精曬乾研細,每服一、二錢,茅花泡湯調服。咽喉腫塞,痰涎壅滯。用天名精根、葉搗汁,鵝毛蘸取掃入喉部。又方:用天名精、鼓捶草一同搗汁灌下。灌喉不行,可灌鼻。有吐就好。又方:天名精(春夏用莖,秋冬用根)一把、青礬半兩,同研細,點患處,食吐膿血、痰涎即愈。風毒瘰癧。用地菘搗爛敷患處,藥幹後即更換。疔瘡腫毒。用地菘葉和酒糟一起,搗爛敷患處。蛔蟲、蟯蟲。用鶴蝨研爲細末,每服一匙,肥肉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