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藥學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時珍撰,刊於1590年。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釋名水瀉、鵠瀉、及瀉、渝、芒芋、禹孫。
氣味(根)甘、寒、無毒。
主治水溼腫脹。用白朮、澤瀉各一兩,共三工業區末,或做成丸子。每服三錢,茯苓湯送下。暑天吐瀉(頭暈,渴飲,小便不利)。用澤瀉、白朮,白茯苓各三錢,加水一碗、姜五片、類燈心十根,煎至八成,溫服。
附方澤瀉葉治風疾、難產,乳汁不出等症;澤瀉實治風痹消渴,益腎氣,除邪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