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藥學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時珍撰,刊於1590年。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釋名黃櫱。根名檀 (俗作黃柏)。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男女諸虛(如小便淋漓,遺精白濁等症)。用黃櫱(去皮,切細)二斤、熟糯米一升,在童便中九浸九曬,再蒸過曬乾,研爲末,加酒煮麪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溫酒送下。痔漏下血。用黃櫱皮(刮淨)一斤,分作四份:三份分別用酒、醋、童便各浸七天,洗、曬後焙乾;另一份生炒成黑色。四份共研爲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久服可以除根。此方名“櫱皮丸”。赤白濁。用黃櫱皮(刮淨)一斤,分作四份,分別在酒、蜜、人乳、淘糯米水中浸透,炙幹,共研爲末,加米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此方名“百補丸”。下血數升。用黃櫱一兩,去皮,以雞蛋白塗炙爲末,加水調成丸子,如綠豆豆大。每服七丸,溫水送下。此方甸“金虎丸”。小兒熱瀉。用黃櫱削皮,焙爲末,加米湯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湯送下。赤白濁及構泄精肖。用黃櫱(炒)、真蛤粉各一斤,共研爲末,每服一百丸,空心服,溫酒送下。又方:再加知母(炒)、牡蠣粉(煅)、山藥(炒)等分爲末,調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八十丸,鹽湯送下。積熱夢遺(心神恍惚,膈中有熱)。用黃櫱末一兩、片腦一錢,加煉蜜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麥門冬湯送上。消渴,食多,尿多。用黃櫱一斤,加水一升,煮開幾次,渴即飲用。如此數日,可見效果。熱極嘔血。用黃櫱蜜塗炙幹,研爲末,麥門冬湯調服二錢。眼目昏暗。每天清晨含黃櫱一片,吐唾液洗眼,堅持,不停,保無目疾。口舌生瘡。用黃櫱放口內含噙。又方:蜜漬黃櫱,取滇汁含噙,吐涎。又方:蜜炙黃櫱、青黛各一分,研爲末,加生龍腦少許,敷患處。又方:用黃櫱、細辛、等分爲末;或黃櫱、乾薑,等分爲末,敷患處。鼻中生瘡。用黃櫱、檳榔,共研爲末,調豬油塗搽。脣瘡痛癢。用黃櫱研末,調薔薇根汁塗搽。鬈毛毒瘡(生頭中,初時如葡萄,極痛)。用黃櫱一兩,乳香二錢半,共研爲末,另以槐花煎水,調末成餅,貼瘡上。乳癰初起。用黃櫱末和雞蛋白塗搽,藥幹即換。癰疽腫毒。用黃櫱皮(炒)、川烏頭(炮)等分爲末,唾液調塗患處,留出瘡頭,頻頻以淘米水潤溼。小兒膿瘡,遍身不幹。用黃櫱末加枯礬少許,敷搽即愈。男子陰瘡。用黃櫱、黃芩等分,煎湯洗患處,洗後用黃櫱、黃連研末敷搽。臁瘡。用黃櫱末一兩、輕粉三錢,調豬膽汁塗搽。單用蜜炙黃櫱研末敷搽。凍瘡裂痛。用乳汁調黃櫱末塗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