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並非一人,成書並非一時,書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誰。西漢末劉向編定爲三十三篇,書名亦爲劉向所擬定。宋時已有缺失,由曾鞏作了訂補。有東漢高誘注,今殘缺。宋鮑彪改變原書次序,作新注。吳師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煒有《補釋》,今人繆文遠有《戰國策新注》。
秦敗魏於華,走芒卯而圍大梁。須賈爲魏謂穰侯曰:“臣聞魏氏大臣父兄皆謂魏王曰:‘初時惠王伐趙,戰勝乎三梁,十萬之軍拔邯鄲,趙氏不割,而邯鄲復歸。齊人攻燕,殺子之,破故國,燕不割,而燕國復歸。燕、趙之所以國全兵勁,而地不併乎諸侯者,以其能忍難而重出地也。宋、中山數伐數割,而隨以亡。臣以爲燕、趙可法,而宋、中山可無爲也。夫秦貪戾之國而無親,蠶食魏,盡晉國,戰勝睪子,割八縣,地未畢入而兵復出矣。夫秦何厭之有哉!今又走芒卯,人北地,此非但攻梁也,且劫王以多割也,王必勿聽也。今王循楚、趙而講,楚、趙怒麗與王爭事秦,秦必受之。秦挾楚、趙之兵以復攻,則國救亡不可得也已。願王之必無講也。王若欲講,必少割而有質;不然必欺。’是臣之所聞於魏也,願君之以是慮事也。
“《周書》曰:‘維命不於常。’此言幸之不可數也。夫戰勝睪子,而割八縣,此非兵力之精,非計之工也,天幸爲多矣。今又走芒卯,入北地,以攻大梁,是以天幸自爲常也。知者不然。
“臣聞魏氏悉其百縣勝兵,以止戍大梁,臣以爲不下三十萬。以三十萬之衆,守十仞之城,臣以爲雖湯、武復生,弗易攻也。夫輕信楚、趙之兵,陵十仞之城,戰三十萬之衆,而志必舉之,臣以爲自天下之始分以至於今,未嘗有之也。攻而不能拔,秦兵必罷,陰必亡,則前功必棄矣。今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願之及楚、趙之兵未任於大梁也,亟以少割收。魏方疑,而得以少割爲和,必欲之,則君得所欲矣。楚、趙怒於魏之先己講也,必爭事秦。從是以散,而君後擇焉。且君之嘗割晉國取地也,何必以兵哉?夫兵不用,而魏效絳、安邑,又爲陰啓兩機,盡故宋,衛效尤憚。秦兵已令,而君制之,何求而不得?何爲而不成?臣願君之熟計而無行危也。”
穰侯曰:“善。”乃罷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