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又稱《書》《書經》,是一部多體裁文獻彙編,長期被認爲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但是清華簡證明傳世的《尚書》部分(僞《古文尚書》部分)爲僞書。該書分爲《虞書》《夏書》《商書》《周書》。戰國時期總稱《書》,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因是儒家五經之一,又稱《書經》。內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員或賞賜諸侯時發佈的政令。
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爲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爲功,爲三壇同墠。爲壇於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史乃冊,祝曰:“惟爾元孫某,遘厲虐疾。若爾三王是有丕子之責於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乃元孫不若旦多材多藝,不能事鬼神。乃命於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爾子孫於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嗚呼!無墜天之降寶命,我先王亦永有依歸。今我即命於元龜,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珪歸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珪。”
乃卜三龜,一習吉。啓籥見書,乃並是吉。公曰:“體!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於三王,惟永終是圖;茲攸俟,能念予一人。”
公歸,乃納冊於金縢之匱中。王翼日乃瘳。
武王既喪,管叔及其羣弟乃流言於國,曰:“公將不利於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闢,我無以告我先王。”周公居東二年,則罪人斯得。於後,公乃爲詩以貽王,名之曰《鴟鴞》。王亦未敢誚公。
秋,大熟,未獲,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與大夫盡弁以啓金縢之書,乃得周公所自以爲功代武王之說。二公及王乃問諸史與百執事。對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
王執書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勞王家,惟予沖人弗及知。今天動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國家禮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風,禾則盡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歲則大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