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爲三大蒙學讀物。《百家姓》成書於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百家姓》讀來順口,易學好記。《百家姓》並不依照各姓氏的人口數量排序,“趙錢孫李”成爲《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爲百家姓形成於宋代吳越錢塘地區,故而宋朝皇帝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王李氏成爲百家姓前四位。

歷史來源  1、出自以寶飾爲氏。古代“璩”和“鐻”通,指一種金、銀製成的耳環,此物創始人的後代子孫遂以“璩”爲姓,稱璩姓。古人很看重玉,將玉的堅緻、光采、純粹、發聲等來比喻人的品德,並且寄以吉祥的象徵,所以佩帶玉是很光采的事。並認爲佩玉不能隨意解去。這樣,玉的製品也多種多樣,而與玉有關的物,一般都加斜玉旁,璩字就指玉做的耳環,當然是高貴之物,於是就產生了璩姓。  2、出自姬姓,與蘧姓同源,以邑名爲姓。西周初年大分封時,康叔(姓姬名封)被封於衛,都於朝歌(今河南省淇縣西南)。至春秋時期,衛國有一位有功的公族子弟被衛君封於蘧,爲伯爵,史稱蘧伯。蘧伯的後代以蘧爲姓。由於蘧與璩讀音相同,所以蘧姓在發展過程中,而古代玉環稱作璩,由於璩很高貴,部分蘧姓人把姓氏改爲意思較好的璩姓,於是蘧姓就改成璩姓。也有少數蘧姓人單把草頭去掉,改爲遽姓。


家族名人  蘧璦:唐代良吏,曾任唐光祿大夫,居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於唐朝天寶年間蒙冤遭參,爲避禍將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姓爲“璩”、“瞿”和“渠”,音同字異,仍爲一家。  蘧伯玉:名瑗,長坦縣伯玉村人,事衛三公(獻公、襄公、靈公),因賢德聞名諸侯。蘧伯玉品德高尚,光明磊落,孔子與善者,於齊晏嬰,於鄭子產,於衛伯玉。孔子幾次適衛,多居蘧伯玉家,可見孔子與伯玉相交之厚。伯玉篤行不倦,慎德深思。一次,他使人到孔子那裏,孔子問:“夫子(指伯玉)何爲?”對曰:“夫人慾寡其過未能也。”使者出,孔子曰:“使乎!使乎1既贊伯玉之德,亦贊伯玉其使者。《論語》孔子贊:“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淮南子·原道訓》說:“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伯玉確是一位求進甚急而又善於改過的人。《了凡四訓》載:“昔蘧伯玉當二十歲時,已覺前日之非而盡改之矣。至二十一歲,乃知前之所改,未盡也;及二十二歲,回視二十一歲,猶在夢中,歲復一歲,遞遞改之,行年五十,而猶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過之學如此。”蘧伯玉賢名聞於遐邇,人們十分敬重他。衛國大夫史魚深知蘧伯玉的才能與人品,多次向衛靈公舉薦,但靈公不聽。史魚臨死採用“尸諫”的辦法力薦蘧伯玉。他告訴兒子:“我在朝不能舉薦蘧伯玉,是我活不能正君,死無以成禮。我死後,你不必將我的屍體‘治喪正堂’,可以置於窗下,等靈公問起來,再將實情告訴他”(古人稱這種方法爲“尸諫”)。史魚的兒子按照父親的遺言去辦。衛靈公前來弔唁,對屍體置於窗下非常奇怪,史魚的兒子就將父親的話轉告靈公。靈公醒悟道:“是寡人之過也。”於是啓用了蘧伯玉。  璩伯昆:明朝桐城人,那裏是學者薈萃之地,而璩御史後來去廣東和江西做官時,就很重視文化教育。  璩光嶽:明朝人,舉爲進士而當官,文武全才。


遷徙分佈  (缺)璩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璩是古代一種由金、銀製成的玉環,古時候的人認爲玉石是很高貴的東西,所以就有人以這種器物爲姓,稱爲璩氏,成爲璩姓的一支。另一支源出於姬姓,西周初年大分封時,康叔(姓姬名封)被封於衛,都於朝歌(今河南省淇縣西南)。至春秋時期,衛國有一位有功的公族子弟被衛君封於蘧,爲伯爵,史稱蘧伯。蘧伯的後代以蘧爲姓。由於蘧與璩讀音相同,所以蘧姓在發展過程中,部分蘧姓人把姓氏改爲意思較好的璩姓,也有少數蘧姓人單把草頭去掉,改爲遽姓。因此璩、蘧、遽姓同源,並存於世。璩姓主要分佈在河南、湖南、安徽、福建、山西、湖北、浙江、河北、山東、江西、浙江、江蘇等等剩璩姓的望族多出自黎陽,也就是今天江北淮南一帶。


百家姓-璩-相關圖片

百家姓 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