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爲三大蒙學讀物。《百家姓》成書於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百家姓》讀來順口,易學好記。《百家姓》並不依照各姓氏的人口數量排序,“趙錢孫李”成爲《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爲百家姓形成於宋代吳越錢塘地區,故而宋朝皇帝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王李氏成爲百家姓前四位。
歷史來源 1、出自己姓,以官名爲氏。上古周朝時,昆吾人的後人蘇忿生爲周武王司寇,其子孫以官名爲姓,相傳姓寇。 2、出自姬姓,亦是以官名爲氏。古代春秋時,衛康叔爲周司寇,支孫以官爲姓,亦相傳姓寇。又春秋時衛靈公的兒子公子郢的子孫爲衛國司寇,其後人以寇爲氏。 3、出自古代少數民族的姓氏有寇姓: ① 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演化過來的,鮮卑族中有古口引氏,入中原後後漢化時取發音近似的“寇”字爲姓。 ② 又遼東烏桓族有寇姓。
家族名人 寇 詢:字子翼。東漢上谷郡昌平縣人。出身豪強大族家庭。王莽末年任上谷郡功曹,輔佐太守治理郡事,以才智出衆、剛強果決深受太守耿況的器重。光武帝(劉秀)時拜河內太守,隨光武出征再到穎川,當地士紳向光武說:“願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後因以“借寇”爲地方挽留官吏之典故。 寇 泚:唐代中宗朝爲長安尉。張仁願在朔方,奏用分判軍事。開元十三年,帝自擇刺史,寇泚由兵部侍郎出守宋州,賦詩祖餞詩一首。 寇 準: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華州下邽人。爲人剛直,太平興國四年(979年)進士,官至參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遼軍南侵,準任同平章事,力排衆議,他力主抗,反對南遷,並促使宋真宗前往澶州(今河南省濮陽)督戰,與遼訂立“澶淵之盟”。後爲王欽若等所讒罷相。天瘩初年復相,封萊國公。又被丁謂等排擠降官。後貶死雷州。終年62歲。仁宗時追贈中書令,溢忠憨。
遷徙分佈 (缺)寇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寇姓出自先秦時,各朝都設置了司寇這一官職,掌管治安、刑法、 判案等。司寇氏多爲擔任過司寇的人的後代。司寇氏後來簡稱爲寇氏。寇姓的起源與司寇氏的起源是相同的,大部分寇氏是司寇簡化而來的,而司寇氏源於周朝的官名。主要的寇氏起源者是周朝司寇蘇念生及司寇康叔。另有寇氏是從鮮卑族演化過來的,鮮卑族中有口引氏,後漢化時取發音近似的“寇”字爲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