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爲三大蒙學讀物。《百家姓》成書於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百家姓》讀來順口,易學好記。《百家姓》並不依照各姓氏的人口數量排序,“趙錢孫李”成爲《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爲百家姓形成於宋代吳越錢塘地區,故而宋朝皇帝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王李氏成爲百家姓前四位。
歷史來源 1、出自以官名爲氏。據《山海經》載,有困民之國,勾姓。爲此姓之始。勾又寫作“句”。其姓最早見於《山海經》:“困民之國,勾姓”。此外,相傳帝少昊的一個兒子名重,死後被封爲木正,爲五行神之一,掌管天地萬物的生老病死,號稱勾芒。他的後世子孫以“勾”爲姓。勾姓在南宋時爲避宋高宗趙構的名諱,改爲“句”(音不變,讀勾Gōu)、“鉤”等姓。 2、出自以官名爲姓(即同上“1”說)。據《路史》載,相傳,遠古時期少皞氏的三兒子重曾作爲勾芒官,爲五行神之一,爲木正,主管樹木。重爲後代就用他的官名“勾”作爲自己的姓氏,今寫作句姓。 3、出自爲避帝諱所改。南宋時,爲避高宗趙構之諱,勾氏改爲句(Gōu)氏;有的加草字頭,改爲苟(Gǒu)姓。 4、出自古代小數民族姓氏句龍氏所改。東漢時,南匈奴有句龍氏,入中原後逐漸漢化,遂以句(音讀Gōu,古寫作“勾”)爲氏,稱句姓。
家族名人 勾踐:越系古代越人所建之國,越王允常時其國漸強,故楚國乃聯越以制吳。前四九六年,當越王勾踐(公元前四九七年-公元前四六五年)即位不久,即打敗吳國。兩年後,吳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踐被迫屈膝投降,並隨夫差至吳國,臣事吳王,後被赦歸返國。勾踐自戰敗以後,時刻不忘會稽之恥,日日臥薪嚐膽,反躬自問“汝忘會稽之恥邪?”。他重用范蠡、文仲等賢人,經過“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使越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可是吳對此卻毫不警惕。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爲參加黃池之會,盡率精銳而出,僅使太子和老弱守國。越王勾踐遂乘虛而入,大敗吳師殺吳太子。夫差倉卒與晉定盟而返,連戰不利,不得已而與越議和。 勾濤:字景山,宋代成都新繁人。崇寧二年進士第,調嘉州法掾、川陝鑄錢司屬官。建炎初,通判黔州。田佑恭兵道境上,濤白守,燕勞之,佑恭感恩厲下,郡得以無犯。湖湘賊王闢破秭歸,桑仲、郭守忠攻茶務箭窠砦,將犯夔門。夔兵素單弱,宣司檄佑恭捍禦,濤帥黔兵佐之,賊潰去。宣撫張浚奏濤知巴州,不赴。翰林侍讀學士範仲薦,召見,論五事,除兵部郎中。七年,遷右司郎官兼校正。日食,上言。八月,遷起居舍人,以足疾,命閣門賜墩待班。九月,兼權中書舍人。 勾井疆:姓句井,名疆,字子疆,春秋末年衛國人,孔子門人。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封“淇陽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封“滏陽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再封“先賢”。其後代去“句”字,改爲井氏,在井氏族譜名人錄中有記載。 勾博學:戰國時楚國人,數有戰功,官至左將軍,又被封爲宕渠侯。 句臺符:隋代成都青城人。受業青城丈人觀爲道士,與白雲溪隱士張愈爲詩友。自號“岷山逸老”自雲:“左撲範賢袂,右拍薛昌肩,舉頭傲白日,長嘯揭青天。囂囂者,安知華夏之內有此逸樂乎!不知岷山之逸老於我,抑我之逸老於岷山乎?”明代文士楊升庵《青城五隱贊》,臺符爲其一。著有《岷山集》、《岷山異事》3卷,《臥雲編》3卷,《青城山方物志》5卷。 勾處士:宋代畫家,宣和間鑑賞第一,凡四方所進,必令品定。令待詔畫院。其爲駙馬王詵補齊徐熙所畫《碧檻蜀葵圖》四扇屏中遺失的兩幅;戴琬工翎毛花竹,求者甚衆,“徽宗聞之,封其臂,不令私畫;徽宗畫扇令宮中摹仿,並賞賜給近侍;1115年(政和五年)賜宰臣宴時,以所畫《龍翔鸂×圖》宣示羣臣;將山水畫家郭熙的畫賞給《畫繼》作者鄧椿的父親鄧雍,都表現了貴爲天子的徽宗與臣下的融洽關係,不能把這些活動一概斥之爲“籠絡朝臣的手段。” 句克儉:宋代鄭縣人,進士出身,官至殿中侍御史,曾官河中知府、寧州知府等,後出任河東路轉運使,以忠誠清廉聞名於當時。 勾龍爽:又名句龍爽,四川人,宋代宮廷畫家,擅長人物。神宗時官翰林待詔,喜爲上古衣冠佛疲乏人物,爲一代奮筆。時稱他畫的人物“其狀質野,有返樸之意。”
遷徙分佈 (缺)句(勾)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句(Gōu)姓,源起於勾姓,古今通用。相傳帝少昊有個兒子叫重,死後被封爲東方之神,掌管天地萬物的生長髮育及生老病死,號稱勾芒官(又有一說,僅主管樹木的官而已),他的子孫引以爲榮,稱爲勾氏。據書載,有一些困民之國裏就存在以勾爲姓氏的。南宋時,勾氏爲避宋高宗趙構的諱,有改爲句氏的,但發音均不變;也有改力苟氏的;另有改爲鉤氏的。句氏望族居平陽郡(今山西省臨汾縣西南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