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初編於明代天啓六年(1626年),全書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囊故事1200餘則,是一部中國人民智慧的創造史和實踐史。書中所表現的人物,都在運用智慧和謀略創造歷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篇幅龐大的智謀錦囊。
【原文】
馮子曰:智何以名雜也?以其黠而狡,慧而小也。正智無取於狡,而正智或反爲狡者困;大智無取於小,而大智或反爲小者欺。破其狡,則正者勝矣;識其小,則大者又勝矣。況狡而歸之於正,未始非正;小而充之於大,未始不大乎?一餳也,夷以娛老,跖以脂戶,是故狡可正,而正可狡也。一不龜乎也,或以戰勝封,或不免於洴澼,是故大可小,而小可大也。雜智具而天下無餘智矣。難之者曰:“大智若愚,是不有餘智乎?”吾應之曰:“政唯無餘智,乃可以有餘智。太山而卻撮土,河海而辭涓流,則亦不成其太山河海矣!”雞鳴狗盜,卒免孟嘗,爲薛上客,顧用之何如耳。吾又安知古人之所謂正且大者,不反爲不善用智者之賊乎?是故以“雜智”終其篇焉。得其智,化其雜也可;略其雜,採其智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