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初編於明代天啓六年(1626年),全書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囊故事1200餘則,是一部中國人民智慧的創造史和實踐史。書中所表現的人物,都在運用智慧和謀略創造歷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篇幅龐大的智謀錦囊。
【原文】
宣帝時,渤海左右郡歲飢,盜起,二千石不能制。上選能治者,丞相、御史舉龔遂可用,上以爲渤海太守。時遂年七十歲,召見,形貌短小,不副所聞。上心輕之,[邊批:年貌俱不可以定人。]問:“息盜何策?”遂對曰:“海瀕遼遠,不沾聖化,其民困於飢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今欲使臣勝之耶,將安之也?”上改容曰:“選用賢良,固將安之。”遂曰:“臣聞治亂民如治亂繩,不可急也,臣願丞相、御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上許焉,遣乘傳至渤海界。郡聞新太守至,發兵以迎,遂皆遣還,移書敕屬縣:“悉罷逐捕盜賊吏;諸持鋤,鉤田器者皆爲良民,吏毋得問;持兵者乃爲盜賊。”遂單車獨行至府。盜賊聞遂教令,即時解散,棄其兵弩而持鉤、鋤。
[馮述評]
漢制,太守皆專制一郡,生殺在手,而龔遂猶雲“願丞相,御史無拘臣以文法”。況後世十羊九牧,欲冀卓異之政,能乎?
古之良吏,化有事爲無事,化大事爲小事,蘄於爲朝廷安民而已;今則不然,無事弄做有事,小事弄做大事,事生不以爲罪,事定反以爲功。人心脊脊思亂,誰之過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