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味辛溫。
主五臟,身體寒風,頭腦痛,面皯。久服,下氣輕身,明目,增年耐老。一名辛矧(《御覽》作引),一名侯桃,一名房木。生川穀。
《名醫》曰:九月採實,暴幹。
案漢書揚雄賦雲:列新雉於林薄;師古云:新雉即辛夷耳,爲樹甚大,其木枝葉皆芳,一名新矧;《史記·司馬相如傳》:雜以流夷;注《漢書音義》曰:流夷,新夷也;陶宏景雲:小時氣辛香,即《離騷》所呼辛夷者;陳藏起雲:初發如筆,北人呼爲木筆,其花最早,南人呼爲迎春。按唐人名爲玉蕊,又曰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