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味苦平。
主驚癇,寒熱,熱盛狂痓,除邪逐鬼。生平澤。
《吳普》曰:牛黃
味苦無毒。牛出入呻(《御覽》作鳴吼)者有之,夜有光(《御覽》作夜視有光),走(《御覽》有牛字),角中,牛死入膽中,如雞子黃。(漢後書延篤傳注)
《名醫》曰:生晉地,於牛得之,即陰乾,百日,使時躁,無令見日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