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初學記引作鱧魚)
味甘寒。
主溼痹,面目浮腫,下大水。一名鮦魚。生池澤。
《名醫》曰:生九江,採無時。
案《說文》雲:,鮦也。鮦,也。讀若褲櫳。《廣雅》雲:鱺,鯣鮦也。《爾雅》雲:鱧。郭璞雲:鮦也。《毛詩》雲:魴鱧。《傳》雲:鱧鮦也。據《說文》雲:鱧鱯也。與不同,而毛萇。郭璞以鮦釋鱧,與許不合。然初學記引此亦作鱧,蓋二字音同,以舛,不可得詳。《廣雅》又作鱺,亦音之。又廣志雲:豚魚,一名鮦(《御覽》),更異解也。
又陸璣雲:鱧即鮑魚也。似鱧,狹厚,今京東人猶呼鱧魚,又本草衍義曰。蠡魚,今人謂之黑鯉魚,道家以爲頭有星爲厭,據此諸說,若作鯉字,《說文》所云鮦。
廣志以爲江豚,本草衍義以爲黑鯉魚,若作鯉字,《說文》以爲鱺。《廣雅》以爲鰻鱺。陸璣以爲鮑魚,說各不同,難以詳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