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味甘平。
主咳逆上氣,症瘕,血閉,漏下,餘邪氣。久服耐寒署,不飢,輕身,飛行千里,神仙(《御覽》引作若神仙)。一名石腦,生山谷。
《吳普》曰:太一禹餘糧,一名禹哀,神農岐伯雷公甘平,李氏小寒,扁鵲甘無毒,生太山上,有甲,甲中有白,白中有黃,如雞子黃色,九月採,或無時。
《名醫》曰:生太白,九月採。
案《抱朴子》金丹篇雲:靈丹經,用丹沙,雄黃,雌黃,石硫黃,曾青,礬石,磁石,戎鹽,太一禹餘糧,亦用六一泥,及神室祭醮,合之,三十六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