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味甘寒。
主五臟六腑,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堅骨長肌肉,輕身延年。
《名醫》曰:生少室山,十二月採之。
案《說文》雲:升,古文終,葵菜也。《廣雅》雲:,葵也,考升與終形相近,當即《爾雅》蔠葵,《爾雅》雲蔠,葵繁露。郭璞雲:承露也,大莖小葉,華紫黃色。
本草圖經雲:吳人呼爲繁露,俗呼胡燕支,子可婦人塗面及作口脂,按《名醫》別有落葵條,一名繁露,亦非也,陶宏景以爲終冬至春作子,謂之冬葵,不經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