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石流黃

(流舊作硫,《御覽》引作流,是)


味酸溫。


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禿,能化金銀銅鐵奇物(《御覽》引雲:石流青、白色,主益肝氣明目,石流赤,生羌道山谷)。生山谷。


《吳普》曰:硫黃一名石留黃,神農黃帝雷公鹹有毒,醫和扁鵲苦無毒,或生易陽,或河西,或五色,黃是潘水石液也(潘,即礬,古字),燒令有紫焰者,八月九日採,治婦人血結(《御覽》雲:治婦人絕陰,能合金銀銅鐵)。


《名醫》曰:生東海牧羊山,及太山河西山,礬石液也。


案《範子計然》雲:石流黃出漢中,又云劉馮餌石流黃而更少。劉逵注吳都賦雲:流黃,土精也。


神農本草經-石流黃-相關圖片

神農本草經 石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