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味苦寒。
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續絕傷。一名地樓。生川穀,及山陰。
《吳普》曰:括樓,一名澤巨,一名澤姑(《御覽》)。
《名醫》曰:一名果裸,一名天瓜,一名澤姑,實名黃瓜,二月八月,採根,暴幹,三十日成,生宏農。
案《說文》雲:(上芪下口),(上芪下口)蔞,果蓏也。《廣雅》雲:王白,(上艹下刀下貝)也。(黨爲王(上芪下口))《爾雅》雲:果裸之實,括樓。郭璞雲:今齊人呼之爲天瓜。《毛詩》雲:果裸之實,亦施於宇。《傳》雲:果裸,括樓也。呂氏春秋雲:王善生。高誘雲:善或作瓜,(左舌右瓜)(左婁右瓜)也。案呂氏春秋善字乃(上芪下口)之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