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味甘平。
主皮膚寒熱,胃中熱氣,寒溼痹,堅筋骨,今人嗜食。久服輕身。花葉,去白蟲。一名劇草,一名三堅一名豕首。生川穀。
《吳普》曰:蠡實,一名劇草,一名三堅,一名劇荔華(《御覽》),一名澤藍,一名豕首,神農黃帝甘辛無毒,生宛句,五月採。(同上)
《名醫》曰:一名荔實,生河東,五月採,實陰乾。
案《說文》雲:荔,草也,似蒲而小,根可作刷。《廣雅》雲:馬薤,荔也。月令雲:仲冬之月,荔挺出。鄭雲:荔挺,馬薤也。高誘注《淮南子》雲:荔馬,荔草也。通俗文雲:一名馬蘭。顏之推雲:此物河北平澤率生之,江東頗多種於階庭,但呼爲早蒲,故不識馬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