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味辛平。
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疝瘕,喉痹,乳難,金創,風痙。一名空草。
《名醫》曰:一名藥實,一名苦花,一名苦菜,一名商(莔字)草,一名勤母,生晉地,十月採根暴幹。
案《說文》雲:莔,貝母也。《廣雅》雲:貝父,藥實也。《爾雅》雲:莔,貝母。郭璞雲:根如小貝,圓而白華,葉似韭。《毛詩》雲:言採其虻。《傳》雲:虻,貝母也。陸璣雲:其葉如括樓而細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四方連累相着有分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