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味辛寒。
主暴熱身癢(藝文類聚初學記癢,此是),下水氣勝酒,長鬚發(藝文類聚作烏髮),消渴。久服輕身。一名水華(藝文類聚引雲:一名水廉)。生池澤。
《吳普》曰:水萍一名水廉,生澤水上,葉員小,一莖,一葉,根入水,五月華白,三月採,日干。(《御覽》)
《名醫》曰:一始水白,一名水蘇,生雷澤,三月採,曝幹。
案《說文》雲:萍,蓱也,無根,浮水而生者。萍,蘋也,(上卄下賓),大萍也。《廣雅》雲:薸,萍也。《夏小正》雲:七月湟潦生苹。《爾雅》雲:萍蘋。郭璞雲:水中浮萍,江東謂之薸.又其大者蘋。《毛詩》雲:於以採蘋。《傳》雲:蘋,大萍也。
《範子計然》曰:水萍出三輔,色青者善。《《淮南子》·原道訓》雲:萍樹根於水。高誘雲:萍,大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