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桑根白皮

味甘寒。


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脈絕,補虛益氣。


葉主除寒熱出汗。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積聚,陰補陰陽,寒熱,無子。五木耳名糯,益氣不飢,輕身強志。生山谷。


《名醫》曰:桑耳一名桑菌,一名木麥,生犍爲,六月多雨時採,即暴幹。


案《說文》雲:桑,蠶所食葉,木(上卄中而下大),木耳也。蕈,桑(上卄中而下大)。《爾雅》雲:桑瓣有葚梔。舍人雲:桑樹一半有葚,半無葚,名梔也。郭璞雲:瓣,半也,又女桑,(木夷)桑。郭璞雲:今俗呼桑樹小而條長者,爲女桑樹,又(上厭下水)山桑。郭璞雲:似桑材中作弓及草轅,又桑柳槐條。郭璞雲:阿那垂條。


神農本草經-桑根白皮-相關圖片

神農本草經 桑根白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