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舊作梔,藝文類聚及《御覽》引,作支,是)
味苦寒。
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炮,皶鼻,白賴,赤癩,創瘍。一名木丹。生川穀。
《名醫》曰:一名樾桃,生南陽,九月採實,暴幹。
案《說文》雲:梔,黃木可染者。《廣雅》雲:梔子,桃也。《史記》貨殖《傳》雲:巴蜀地饒卮。集解雲:徐廣曰音支,煙支也。紫,赤色也,據《說文》當爲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