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味苦微寒。
主風寒溼痹,洗洗,寒氣,除熱,目中青翳白膜。久服,頭不白,輕身。生川穀。
《吳普》曰:岑皮,一名秦皮,神農雷公黃帝岐伯酸無毒,李氏小寒,或生冤句水邊,二月八日採。(《御覽》)
《名醫》曰:一名岑皮,一名石檀,生廬江及冤句,二月八月採皮,陰乾。
案《說文》雲:梣、青皮木,或作(左木右上宀下帚)。《淮南子》倜真訓雲:梣木,色青翳。高誘雲:梣木,苦歷木也,生於山,剝取其皮,以水浸之,正青,用洗眼,愈人目中膚翳。據《吳普》雲:岑皮,名秦皮,本經作秦皮者,後人以俗稱改之,當爲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