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味鹹寒。
主小兒驚癇,夜啼,瘨病,寒熱,生楊柳上。
《名醫》曰:五月採,蒸乾之。
案《說文》雲:蟬以旁鳴者,蜩蟬也。《廣雅》雲:(蟲奇)蛣,蟬也,覆育,蛻也,舊作蚱蟬。別錄雲:蚱者,鳴蟬也,殼一名楉蟬,又名伏蜟,案蚱即柞字。《周禮》考工記雲:侈則柞。鄭元雲:柞讀爲咋咋然之咋,聲大外也。《說文》雲:諸、大聲也,音同柞,今據作柞。柞蟬即五月鳴蜩之蜩,《夏小正》雲:五月良蜩鳴,傳良蜩也,五采具。《爾雅》雲:蜩、螂、蜩。《毛詩》雲:如蜩。《傳》雲:蜩、蟬也。方言云:楚謂之蜩,宋衛之間,謂之螗蜩,陳鄭之間,謂之螂蜩,秦晉之間,謂之蟬,海岱之間,謂之。論衡雲:蟬生於覆育,開背而出。而玉扁雲:蚱蟬,七月生。陶宏景音蚱作雲:瘂蟬,是爲月令之寒蟬,《爾雅》所云矣,《唐本》注非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