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味鹹寒。
主五癃邪,結氣,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一名蜥易。生川穀。
《吳普》曰:石龍子,一名守宮,一名石蜴,一名石龍子,(《御覽》)。
《名醫》曰:一名山龍子,一名守宮,一石石蜴,生平陽及荊山石間,五月取着石上令幹。
案《說文》雲:蜥、蟲之蜥易也,易,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蝘在壁曰蝘蜓,在草曰蜥易,或作蝘,蚖、榮蚖蛇,醫以注鳴者。《廣雅》雲:蛤蚧,(口盧)(蟲釐),蚵(蟲龍),蜥蜴也。《爾雅》雲:蠑螈,蜥蜴,蜥蜴,蝘蜓,蝘蜓,守宮也。
《毛詩》雲:胡爲虺蜴,《傳》雲蜴,螈也。陸璣雲:虺蜴,一名蠑螈,蜴也,或謂之蛇醫,如蜥蜴,青綠色,大如指,形狀可惡。方言云:守宮,秦晉西夏謂之守宮,或謂之(口盧)蜥(蟲釐),或謂之蜥易,其在澤中者,謂之易錫,南楚謂之蛇醫,或謂之蠑螈,東齊,海岱謂之蠑螈,北燕謂之祝蜓,桂林之中,守宮大者而能鳴,謂之蛤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