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味甘寒。
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輕身不老。一名地髓,生川澤。
《名醫》曰:一名苄,一名芑,生咸陽,黃土地者佳,二月八日採根陰乾。
案《說文》雲:苄,地黃也,禮曰鈃毛牛藿,羊苄,豕徽;《廣雅》雲:地髓,地黃也;《爾雅》雲:苄,地黃;郭璞雲:一名地髓,江東呼苄;《列仙傳》雲:呂尚服地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