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味鹹寒。
主血淤,(《御覽》引雲逐下血),症堅,寒熱,破積聚,喉咽痹,內寒,無子。生川澤。
《吳普》曰:蜚廉蟲。神農黃帝雲:治婦人寒熱(《御覽》)。
《名醫》曰:生晉陽及人家屋間,立秋採。
案《說文》雲:蜰,盧蜰也,蜚、臭蟲,負蠜也,蠜、目蠜也。《廣雅》雲:飛蜰,飛蠊也。《爾雅》雲:蜚,蜰.郭璞雲:即負盤臭蟲。《唐本》注云:漢中人食之下氣,名曰石美,一名盧蜰,一石負盤,舊作蠊,據刑昺疏引此作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