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味苦寒。
主骨間諸痹,四肢拘攣,疼酸,膝寒痛,陰痿,短氣,不足,腳腫。生川穀。
《名醫》曰:生熊耳及冤句,立秋採,又曰蒴藋,味酸溫有毒,一名荲(今本誤作堇),一名芨,生四野,春夏採葉,秋冬採莖根。
案《說文》雲:堇草也,讀若釐,芨荲草也,讀若急,藋釐草也。《廣雅》雲:盆,陸英苺也。《爾雅》雲:芨荲草。《唐本》注陸英雲:此物蒴藋是也,後人不識,浪出蒴藋條。今注云:陸英,味苦寒無毒,蒴藋
味酸溫有毒,既此不同,難謂一種,蓋其類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