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味苦平。
主蠱毒鬼注,鬼魅,邪氣在臧中,除咳逆寒熱。一名凌泉,一名大就。生山谷。
《吳普》曰:蜀黃環,一名生芻,一名根韭,神農黃帝岐伯桐君扁鵲辛,一經,味苦有毒,二月生,初出,正赤,高二尺,葉黃,員端,大莖,葉有汗,黃白,五月實員,三月採根,根黃,從理如車輻,解,治蠱毒(《御覽》)。
《名醫》曰:生蜀郡,三月採根,陰乾。
案蜀都賦,有黃環,劉逵雲:黃環出蜀郡。沈括補筆談雲:黃環即今朱藤也,天下皆有,葉如槐,其花穗懸紫色如葛,花,可作菜食,火不熟,亦有小毒,京師人家園圃中,作大架種之,謂之紫藤花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