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味辛寒。
主邪氣,破症堅,血癰腫,陰創。服之不患熱病。生池澤。
《名醫》曰:一名蟾蜍,一名,一名去甫,一名苦,生江湖,五月五日,取,陰乾,東行者良。
案《說文》雲:蝦,蝦蟆也,蟆,蝦蟆也,黿,蝦蟆也,,詹諸也,其鳴詹諸,其皮蠢蠢,其行,或作,,詹諸也。夏水正《傳》雲:域也者,長股也,或曰屈造之屬也。詩曰:得比,言其行電電,黿,詹諸,以鳴者,《廣雅》雲:苦胡,蝦蟆也。《爾雅》雲:黿蟾諸,郭璞雲: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蚊,又蝗。郭璞雲:蛙類。
《周禮》雲:蟈氏。鄭司農雲:蟈,讀爲蜮,蜮,蝦蟆也,元謂蟈,今御所食蛙也。月今雲:仲夏之月,反舌無聲。蔡邕雲:今謂之蝦蟆。薛君韓詩注云:戚施蟾蜍。
高誘注南子云:蟾蠩也,又蟈,蝦蟆也,又蟾蜍,蝦蟆,又鼓造,一曰蝦蟆,《抱朴子》內篇雲:或問魏武帝曾收左元放而桎梏之,而得自然解脫。以何法乎。
《抱朴子》曰:以自解去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