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味鹹寒。
主產難,出肉中刺(《御覽》作刺在肉中),潰癰腫,下哽噎(《御覽》作咽),解毒,除惡創。一名蟪蛄(《御覽》作蟪蛄),一名天螻,一名(榖禾易爲上丿下蟲)。夜出者良,生平澤。
《名醫》曰:生東城,夏至取,暴幹。
案《說文》雲:蠹,螻蛄也,螻,螻蛄也,姑,螻蛄也。《廣雅》雲:炙鼠,津姑,螻蜮,蟓蛉,蛞螻,螻蛄也,《夏小正》雲:三月(榖禾易爲上丿下蟲)則鳴,(榖禾易爲上丿下蟲),天螻也,《爾雅》雲:(榖禾易爲上丿下蟲),天螻,郭璞雲:螻蛄也。《淮南子》時則訓雲:孟夏之月,螻蟈鳴,高誘雲:螻,螻姑也,方言云:蛄詣,謂之杜格,螻蛞,謂之螻蜂,或謂之蟓蛉,南楚謂之杜狗,或謂之(蟲昏)螻。陸璣詩疏雲:本草又謂螻蛄爲石鼠,今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