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味辛溫。
主咳逆,定驚氣,辟邪惡,除蠱毒鬼注,去三蟲,久服通神。一名薇蕪。生川澤。
《吳普》曰:蘼蕪,一名芎?(《御覽》)。
《名醫》曰:一名茳蘺,芎窮苗也,生雍州及冤句,四月五月,採葉暴幹。
案《說文》雲:蘪,蘪蕪也,蘺,茳蘺,蘺蕪;《爾雅》雲:靳茞蘪蕪;郭璞雲:香草,葉小如委狀;《淮南子》雲:似蛇牀;《山海經》雲:臭如蘪蕪,《司馬相如賦》,有江離蘪蕪;司馬貞引樊光雲:藁本,一名蘪蕪,根名勒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