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杜若

味辛微溫。


主胸脅下逆氣,溫中,風入腦戶,頭腫痛,多涕淚出。


久服,益精(藝文類聚引作益氣),明目輕身。一名杜衡(藝文類聚引作蘅,非)。生川澤。


《名醫》曰:一名杜連,一名白連,一名白苓,一名若芝,生武陵及冤句,二月八月採根,暴幹。


案《說文》雲:若,杜若,香草;《廣雅》雲:楚蘅,杜蘅也;《西山經》雲:天帝之上有草焉,其狀如葵,其臭如蘼蕪,名曰杜蘅;《爾雅》雲:杜,土滷;郭璞雲:杜蘅也,似葵而香;《楚詞》雲:採芳州兮杜若;《範子計然》雲:杜若生南郡漢中又云秦蘅,出於隴西天水;沈括補筆談雲:杜若,即今之高良薑,後人不識,又別出高良薑條,按經雲一名杜蘅,是《名醫》別出杜蘅條,非也,衡正字,俗加草。


神農本草經-杜若-相關圖片

神農本草經 杜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