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味苦寒。
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痹。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御覽》作耐老)。一名杞根,一名地骨,一名枸忌,一名地輔。生平澤。
《吳普》曰:枸杞,一名枸已,一名羊乳。(《御覽》)
《名醫》曰:一名羊乳,一名卻暑,一名仙人杖,一名西王母杖,生常山,及諸邱陵阪岸,冬採根,春夏採葉,秋採莖實,陰乾。
案《說文》雲:繼,枸杞也。杞,枸杞也;《廣雅》雲:地筋,枸杞也;《爾雅》雲:杞,枸;郭璞雲:今枸杞也;《毛詩》雲:集子苞杞;《傳》雲:杞,枸也;陸璣雲:苦杞秋熟,正赤,服之輕身益氣;《列仙傳》雲:陸通食橐盧木實;《抱朴子·仙藥》雲:象柴,一名託盧,是也。或名仙人杖,或雲西王母杖,或名天門精,或名卻老,或名地骨,或名枸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