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與《遼史》《金史》同時修撰。《宋史》全書有本紀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傳255卷,共計496卷,約500萬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龐大的一部官修史書。
○瀛國公二王附
瀛國公名,度宗皇帝子也,母曰全皇后,鹹淳七年九月己丑,生於臨安府之 大內。九年十一月授左衛上將軍,封嘉國公。十年七月癸未,度宗崩,奉遺詔即皇 帝位於柩前,年四歲,謝太后臨朝稱詔。甲申,兄昰保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 進封吉王,加食邑一千戶;弟昺保寧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信王,加食邑 一千戶。命平章賈似道依文彥博故事,獨班起居。丙戌,上皇太后尊號曰壽和聖福 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又詔以生日爲天瑞節。戊子,命臨安府振贍細民。辛卯, 以朱禩孫爲京湖、四川宣撫使兼知江陵府。壬寅,詔撫三邊將士。命州郡舉遺逸。 除浙西安撫司、兩浙轉運司、臨安府見追贓賞錢。詔求言。
八月甲辰,詔乞言於老臣江萬里、葉夢鼎、馬廷鸞、留夢炎、趙順孫、王龠。 李庭芝築清河城,以圖來上,詔庭芝進一秩,宣勞將士,具名推賞。加知鄂州李雷 應守軍器監,知太平州孟之縉尚書兵部員外郎,知江州錢真孫直寶章閣,知鎮江軍 洪起畏直敷文閣。癸丑,大霖雨,天目山崩,水涌流,安吉、臨安、餘杭民溺死者 亡算。甲寅,太皇太后以老不能御正衙,命暫以慈元殿爲後殿。辛酉,作度宗廟。 戊辰,以全清夫爲昭信軍節度使,謝堂檢校少保,謝垕保康軍節度使。馬廷鸞乞骸 骨歸田裏,詔趣之任。
九月丁丑,資政殿大學士、光祿大夫王龠乞致仕,詔不允。戊寅,發米振餘 杭、臨安兩縣水災。餘杭災甚,再給米二千石。己卯,似道乞免答拜,從之。辛巳, 覆試文武舉士人。壬午,覆試文武舉士人。癸未,大元兵大會於襄陽。丙戌,丞相 伯顏將一軍趣郢州,元帥唆都將一軍入淮,翟招討將一軍徇荊南。丁亥,大元軍薄 郢州。戊子,免被水州縣今年田租。甲午,初開經筵。丁酉,天瑞節,免徵臨安府 公私房賃錢十日。以金符十三、銀符百給夏貴激賞奇功。己亥,試正奏名進士,賜 王龍澤以下出身有差。壬寅,有星見西方,委曲如蚓。復州副將翟國榮遇大元兵, 戰爛泥湖,死之。閩中旱。
冬十月丙午,知達州趙章復洋州,加右驍騎尉中郎將。大元兵破渠州禮義城, 知州張資自殺。丁未,饒州布衣董聲應進《諸史纂約》、《兵鑑》、《刑鑑》,詔 聲應充史館編校文字。癸丑,上度宗諡。廣西經略司權參議官邢友龍擊潮州、漳州 寇,破之。乙卯,令州縣行義田、義役。丁巳,友龍以下諸將各轉官有差。大元兵 攻郢州,都統制張世傑力戰御之,遂去,由藤湖入漢。戊午,郢州副都統趙文義追 戰全子湖死,恤其家。庚申,贈翟國榮復州團練使,官其二子,立廟復州。壬戌, 以錢百萬給郢城屯戍將士。甲子,詔以明年爲德祐元年。乙丑,以章鑑同知樞密院 事兼權參知政事,陳宜中籤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大元兵徇沙洋城,京湖宣撫 司遣總管王虎臣援之。丙寅,城破,虎臣與守隘官王大用皆被執。熒惑犯鎮星。大 元兵至新城。戊辰,總制黃順出降。己巳,副總制仁寧出降。都統制邊居誼力戰, 城破,赴火死。知復州翟貴以城降。閩中地震。
十一月癸酉,以朱禩孫爲京湖、四川宣撫使。丁丑,命沿江制置使趙溍巡江策 應,賜錢百萬激賞戰功。戊寅,馬廷鸞力辭浙東安撫使、知紹興府,詔依舊觀文殿 大學士、提舉洞霄宮。贈趙文義清遠軍節度使,與其兄威武軍節度使文亮共立廟揚 州,賜名傳忠。庚辰,以陸秀夫爲淮東安撫制置司參議官。壬午,削諸班直溢額人。 癸未至乙酉,覆試特奏名士人。丙戌,以王龠爲左丞相,章鑑爲右丞相,併兼樞 密使。似道自九月乞命左右丞相,至是從之。以張晏然兼京湖、四川宣撫司參議官。 己丑至庚寅,覆試特奏名士人。壬辰至癸巳,如上覆試。甲午,括邸第戚畹及御前 寺觀田,令輸租。丁酉,加安南國王陳日煚寧遠功臣,其子威晃奉正功臣。十二月 癸卯朔,命建康府、太平州、池州振避兵淮民。以隆寒,勞賜京湖及沿江戍守將士。 甲胡,詔淮西四郡水旱,去年屯田未輸之租其勿徵。丁未,提舉興國宮呂師夔請募 兵江州,詔知州錢真孫同募,尚書省以錢米給之。癸丑,大元兵攻陽邏堡,夏貴以 兵力守,武定軍都統制王達戰死。乙卯,大元兵夜以偏師乘雪渡青山磯。丙辰,都 統程鵬飛鏖戰,被重創,歸鄂州,都統高邦憲屯馬家渡,棄舟走,被執。大元兵復 攻夏貴於陽邏堡,都統制劉成以定海水軍戰死。貴敗,沿江縱兵大掠,歸廬州。朱 禩孫將兵至鄂州,聞鄂兵敗,夜奔江陵府。己未,權知漢陽軍王儀以城降。呂文煥 以北兵攻鄂州。庚申,程鵬飛及權守張晏然以城降。幕僚張山翁不屈,諸將欲殺之, 丞相伯顏曰:“義士也,釋之。”詔錢塘、仁和兩縣民年七十至九十已上者,賜帛 及酒米。癸亥,詔似道都督諸路軍馬,以步軍指揮使孫虎臣總統諸軍,所闢官屬皆 先命後奏。詔天下勤王。甲子,起李芾爲湖南提刑。乙丑,以高達爲湖北制置使兼 安撫、知江陵府。詔:“邊費浩繁,吾民重困,貴戚釋道,田連阡陌,安居暇食, 有司核其租稅收之。”贈王達清遠軍承宣使。庚午,度宗梓宮發引至浙江上,俟潮 漲絕江,潮失期,日晡不至。程鵬飛以北兵徇黃州,知州陳奕遣人請降於壽昌軍。 李庭芝以兵勤王。辛未,命州郡節制駐戍經從兵。
德祐元年春正月癸酉朔,大元兵入黃州。甲戌,陳奕遣人下蘄州,並招其子巖 於安東州。丁丑,知蘄州管景模遣人請降於黃州。戊寅,詔浙東邸第出米,減價糶 民。壬午,葬度宗於永紹陵。大元兵入蘄州。癸未,似道以呂師夔權刑部尚書、都 督府參贊軍事,任中流調遣。乙酉,以陳宜中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呂師夔、 錢真孫遣人請降於蘄州。丙戌,大元兵徇江州。知安東州陳巖夜遁。邳州降。知壽 昌軍胡夢麟寓治於江州,丁亥,自殺。戊子,知南康軍葉閶遣人請降於江州。似道 出師。知德安府來興國以城降。夔路安撫張起巖與其將弋德攻開州,復取之。己丑, 知安慶府范文虎遣人以酒饌如江州迎師。乙未,附度宗神主於新宮。以孫虎臣爲寧 武軍節度使。戊戌,赦京畿罪。池州都統張林遣人請降於江州。大元兵入安慶,範 文虎降,通判夏椅仰藥死。是月,知達州鮮汝忠以城降。
二月癸卯,似道以宋京爲都督府計議官,使大元軍中。甲辰,以黃萬石爲江南 西路制置使,加湖北制置副使高達檢校少保。庚戌,大元兵入池州,權守趙卯發自 經死。宋京如軍中,請稱臣、奉歲幣,不得請而還。辛亥,贈劉成清遠軍承宣使。 乙卯,五郡鎮撫呂文福遣所部淮兵入衛,降詔褒之。丙辰,詔勞賈似道,命都督府 歲舉改官如史嵩之故事。己未,加張起巖福州觀察使,弋德以下各轉五官。庚申, 虎臣與大元兵戰於丁家洲,敗績,奔魯港,夏貴不戰而去。似道、虎臣以單舸奔揚 州,諸軍盡潰,翁應龍以都督府印奔臨安。壬戌,大元兵徇饒州,知州唐震死之。 故相江萬里赴水死,通判萬道同以城降。沿江制置大使趙溍、知鎮江府洪起畏、知 寧國府趙與可、知隆興府吳益皆棄城遁。知和州王喜以城降。建康都統翁福出迎大 元兵。甲子,大元兵至臨江軍,民盡去,知軍鮑廉死之。似道上書請遷都。乙丑, 下公卿雜議,王龠言己不能與大計,遂去。張世傑將兵入衛臨安,道饒州,復取 之,其將謝元、王海、李旺、袁恩、呂再興皆戰死。江西提刑文天祥起兵勤王。丙 寅,以天祥爲江西安撫副使、知贛州,趣入衛。詔募兵。以謝堂爲兩浙鎮撫使,謝 至保寧軍節度使,全永堅、謝垕並檢校少保。戊辰,徵兩浙、福建諸郡廂禁兵之半 入衛。湖南提刑李芾以兵勤王。知江陰軍鄭棄城遁,知無爲軍劉權、知太平州孟之 縉皆以城降。己巳,大元兵攻嘉定九頂山,都統侯興戰死。以陳宜中知樞密院事兼 參知政事,曾淵子同知樞密院事、兩浙安撫制置大使兼知臨安府,文及翁籤書樞密 院事,倪普同籤書樞密院事。召王龠爲浙西、江東宣撫招撫大使,使居京師,以 備諮訪。遣大元國信使郝經等歸。庚午,加夏貴開府儀同三司,令以所部兵入衛。 令長吏給經過兵民錢米,一切勿徵稅。應編配、拘鎖人,除僞造關會、強劫盜放火 者,餘悉縱之。放免浙西公田逋米及諸文武官在謫籍者,並放自便與敘復改正,放 參親民。加張珏寧遠軍節度使,昝萬壽保康軍節度使,張世傑和州防禦使,令將兵 入衛。陳宜中乞誅似道,詔罷似道平章、都督,予祠。趙與可除名,令臨安府捕案 之。招似道潰兵。辛未,右丞相章鑑遁。
三月壬申朔,詔復茶鹽市舶法。似道諸不恤民之政,次第除之,以公田給佃主, 令率其租戶爲兵。殿前指揮使韓震請遷都,陳宜中殺之。震所部兵叛,攻嘉會門, 射火箭至大內,急發兵捕之,皆散走。癸酉,都統徐旺榮迎大元兵入建康府,鎮江 統制石祖忠請降於建康。命浙西提刑司準備差遣劉經戍吳江,兩浙轉運司準備差遣 羅林、浙西安撫司參議官張濡戍獨鬆關,山陰縣丞徐垓、正將鬱天興戍四安鎮,起 趙淮爲太府寺丞,戍銀樹東壩。湖北安撫司計議官吳繼明攻通城縣,復取之,執縣 令以歸。遣使召章鑑還朝。甲戌,以似道爲醴泉觀使。大元兵至無錫縣,知縣阮應 得出戰,一軍皆沒,應得赴水死。詔發兵戍吳江。乙亥,發兵戍獨松嶺、銅嶺。詔 諭呂文煥、陳奕、范文虎使通和議息兵。以王龠爲左丞相兼樞密使。閩中地復大 震。丙子,下詔罪己。以陳宜中爲特進、右丞相兼樞密使。罷章鑑官,予祠。侍御 史陳過請竄賈似道並治其黨人翁應龍等,不俟報而去。監察御史潘文卿、季可乞從 過所請,乃命捕應龍下臨安府獄。罷廖瑩中、王庭、劉良貴、遊汶、朱浚、陳伯大、 董樸。責洪起畏鎮江自效。丁丑,知滁州王應龍以城降。己卯,杖翁應龍,刺配吉 陽軍。命王龠、陳宜中並都督諸路軍馬。加呂文福福州觀察使。庚申,贈唐震華 文閣待制。削萬道同三官,罷之。壬午,復吳潛、向士璧官。知常州趙與鑑聞兵至 遁,常民錢訔以城降。甲申,大元兵至西海州,安撫丁順降。乙酉,知東海州施居 文乞降於西海州。知平江府潛說友、通判胡玉、林鏜以城降。加張世傑保康軍承宣 使,總都督府諸軍。丙戌,知廣德軍令狐概以城降。徙浙西提點刑獄司於平江府。 張世傑遣其將閻順、李存進軍廣德,謝洪永進軍平江,李山進軍常州。丁亥,張德 以下各轉官有差。謝元等贈十官。有星二斗於中天,頃之,一星隕。己丑,滁人執 王應龍歸於揚州,殺之。加呂文福保康軍承宣使,趣入衛。文福至饒州,殺使者, 入江州降大元。庚寅,左司諫潘文卿、右正言季可、同知樞密院曾淵子、兩浙轉運 副使許自、浙東安撫王霖龍相繼皆遁。籤書樞密院文及翁、同籤書樞密院倪普諷臺 臣劾己,章未上,亟出關遁。知安東州孫嗣武以城降。雨土。辛卯,命在京文武官 並轉兩官,其畔官而遁者,令御史臺覺察以聞。閻順戰安吉縣,復取鳳平。張濡部 曲害大元行人嚴忠範於獨鬆關,執廉希賢至臨安,重創死。壬辰,嶽州安撫高世傑 軍洞庭中,大元兵攻之,世傑降。癸巳,攻嶽州,總制孟之紹以城降。甲午,詔褒 諭張世傑、閻順,諸將各轉官有差。乙未,免安吉縣今年夏田租,有戰沒者,縣令、 丞恤之。丙申,顧順攻廣德軍,復取之。以陳合同籤書樞密院事。丁酉,贈邊居誼 利州觀察使。戊戌,赦邊城降將罪,能自拔而歸者錄之,復一州者予知州,復一縣 者予知縣,所部僚吏將卒及土豪立功者同賞。罷章鑑祠官並奪宰輔恩數,曾淵子削 兩官,奪執政恩數,陳過、陳堅、徐卿孫各削兩官,奪侍從恩數。趙與鑑追兩官罷 之,遇赦永不收敘。罷許自、王霖龍。令淮東制置司用標由。庚子,徙淮東總領所 於江陰軍。加吳繼明閣門宣贊舍人。
四月壬寅朔,贈趙卯發華文閣待制。貶陳過平江府。雄江軍統制洪福率衆復鎮 巢軍。甲辰,贈江萬里太師,諡文忠,輟視朝二日。乙巳,大元兵入廣德縣,知縣 王汝翼與寓居官趙時晦率義兵戰鬥山,路分孟唐老與其二子皆死,汝翼被執,至建 康死之。王大用贈三官,王虎臣贈兩官,官其二子。丙午,大元兵破沙市城,都統 孟紀死之,監鎮司馬夢求自經死。戊申,京湖宣撫朱禩孫、湖北制置副使高達以江 陵降,京湖北路相繼皆下。張起巖提兵保飛山。己酉,命劉師勇戍平江府。辛亥, 顧順諸將各轉三官,孟唐老贈三官。壬子,以高斯得籤書樞密院事權參知政事。總 統張敏與大元兵戰豐城,死之。癸丑,贈五官,官其一子。阮應得贈十官。乙卯, 以福王與芮爲武康、寧江軍節度使、判紹興府。丙辰,王龠來,令如文彥博故事, 自朝參起居外並免拜。以樞密副使召夏貴提兵入衛。丁巳,總制霍祖勝攻溧陽縣, 復取之。戊午,贈張資眉州防禦使,侯興復州團練使。乙未,文及翁、倪普並削一 官,奪執政恩數;潛說友削三官,奪侍從恩數。庚申,令狐概除名、配鬱林州牢城, 籍其家。知金壇縣李成大率義局官含山縣尉胡傳心、陽春主簿潘大同、濠梁主簿潘 大PO、進士潘文孫潘應奎攻金壇縣,取之。鎮江統制侯巖、縣尉趙嗣濱復助大元 兵來戰,成大二子及大同等皆死,執成大以歸。壬戌,大元兵攻真州,知州苗再成、 宗子趙孟錦率兵大戰於老鸛觜。癸亥,加知思州田謹賢、知播州楊邦憲並復州團練 使,趣兵入衛。有大星自心東北流入濁沒。乙丑,熒惑犯天江。提舉太平興國宮常 楙請立濟王后。丁卯,加李庭芝參知政事。戊辰,詔宜興、溧陽民兵助戰有功,特 免今年田租。江陰民被兵,其租亦勿收責。庚午,大元兵至揚子橋,揚州都撥發官 雷大震出戰死。是月,常德、鼎、澧皆降。
五月辛未朔,命宰執日赴朝堂治事。旌德縣城守有功,免其民今年田租。癸酉, 大元兵至寧國縣,知縣趙與唐出戰死。甲戌,淮安總制李宗榮、知慶遠府仇子真 將兵來勤王。乙亥,加苗再成濠州團練使,趙孟錦揚州都統司計議官。以洪福知鎮 巢軍。丁丑,詔趙溍統軍民船屯江陰。劉師勇攻常州,復取之,執安撫戴之泰,司 戶趙必佮、總管陸春戰死。戊寅,淮東兵馬鈐轄阮克己將兵來勤王,加左驍騎中郎 將。己卯,賜婺州處士何基諡文定,王柏承事郎。加張珏檢校少保、四川制置副使、 知重慶府。庚辰,贈雷大震保康軍節度使。辛巳,加劉師勇濠州團練使,其將劉圭 以下各轉官有差。戊子,贈潘大同等官,餘有功人並轉兩官。辛卯,貶潛說友南安 軍,吳益汀州,並籍其家。罷李珏,送婺州。籍呂文煥、孟之縉、陳奕、范文虎家。 甲午,饒、信州飢,令民入粟補官。罷市舶分司,令通判任舶事。淮東、西官民兵 各轉一官。丙申,詔張世傑、張彥、阮克己、仇子真四道出兵、遣使告天地、宗廟、 社稷諸陵、宮觀。己亥,勞軍。吳繼明覆蒲圻、通城、崇陽三縣,加帶行帶御器械、 權知鄂州,令擇險爲寓治。贈鮑廉直華文閣,官其一子;趙與唐直華文閣。
六月庚子朔,日有食之,既,晝晦如夜。昝萬壽以嘉定及三龜、九頂、紫雲城 降。知敘州李演將兵援嘉定府,遂解歸,戰羊雅江,兵敗被執。辛丑,太皇太后詔 削尊號“聖福”字以應天戒。復魏克愚官,太學生蕭規、唐棣並補承信郎。知嘉興 府餘安裕坐聞兵求去,貽書朝中,語涉不道,削一官送徽州。徐卿孫削一官貶吉州。 命侍從官已上各舉才堪文武者五人,餘廷臣各舉三人,雖在謫籍,亦聽舉之。丙午, 王應麟言:“開慶之禍,始於丁大全,請凡大全之黨,在謫籍者皆勿宥。”從之。 己酉,免廣德軍今年田租及諸郡縣未納綱解。王應麟繳還章鑑、曾淵子錄黃,言韓 震爲逆,二人實芘之;且淵子芘翁應龍致有逸罰,又嘗竊府庫金以遁。庚戌,命削 鑑一官,放歸田裏,淵子再削一官,徙吉州,誅翁應龍,籍其家。辛亥,銓試。甲 寅,留夢炎入朝,王龠請相夢炎,乞以經筵備顧問,陳宜中請相夢炎,乞祠,詔 二相毋藉此求閒。以龠爲平章軍國重事,一月兩赴經筵,五日一朝;宜中左丞相 兼樞密使,都督諸路兵;夢炎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兵。乙卯,詔求言。知敘 州郭漢傑以城降。丙辰,疏決在京罪人。免引見。戊午,知瀘州梅應春以城降。己 未,以李庭芝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庚申,知富順監王宗義以城降。王應麟復繳 還曾淵子貶吉州錄黃,癸亥,貶韶州。丙寅,吳繼明諸將各轉官有差。丁卯,朱禩 孫除名,籍其家。
秋七月庚午朔,江西制置黃萬石移治撫州,詔還隆興府。辛未,張世傑諸軍戰 焦山下,敗績。甲戌,徙似道居婺州,廖瑩中除名貶昭州,王庭除名貶梅州,徙曾 淵子雷州。寧國吏楊義忠率義兵出戰死,乙亥,贈武功大夫。丁丑,徙似道建寧府。 太白入東井。庚申,加知高郵軍褚一正閣門宣贊舍人,知懷遠軍金之才帶御器械, 知安淮軍高福閣門祗候,知泗州譚與閣門宣贊舍人,知濠州孫立右衛大將軍,賞守 邊功。壬午,太白晝見。詔饒州被兵,令免今年田租。路鈐劉用調兵入靖州,知州 康玉劫之,通判張起巖入殺玉,復靖州。癸未,拘內司局錢餉兵。丙戌,令權糴公 田今年租,每石以錢十貫給佃主,十貫給種戶,其鎮江、常州、江陰被兵者勿糴。 庚寅,謫似道爲高州團練副使、貶循州,籍其家。糴浙西邸第、寺觀田米十之三。 追復皮龍榮官。監司、郡守避事不即到官者,令御史臺覺察以聞。辛卯,王龠子 嗾京學生劉九皋等伏闕上書言:宜中擅權,黨似道,芘趙溍、潛說友,使門客子弟 交通關節,其誤國將甚於似道。宜中去,遣使四輩召之,皆不至。謝堂乞罷兩浙鎮 撫司,不從。張世傑乞濟師,不報。壬辰,下劉九皋等臨安獄,罷王龠爲醴泉觀 使。癸巳,以夏貴知揚州,朱煥知廬州。甲午,遣使召宜中還朝。乙未,以陳文龍 同籤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通判婺州張鎮孫聞兵遁,罷其官。貶胡玉連州、林 鏜韶州,併除名。沿江招討大使汪立信卒。丙申,削李珏兩官、貶潮州。以開慶兵 禍,追罪史嵩之奪其諡。戊戌,遣使召宜中還朝。
八月己亥朔,總制毛獻忠將衢州兵入衛。辛丑,疏決臨安府罪人。壬寅,右正 言徐直方遁。加夏貴樞密副使、兩淮宣撫大使,李芾湖南鎮撫大使。總制戴虎破大 南砦,轉三官。加張起巖太府寺丞、知靖州,劉用以下立功人各轉官有差。大元兵 駐巴陵縣黃沙。乙巳,吳繼明覆平江縣。戊申,試太學上舍生。己酉,拘閻貴妃集 慶寺、賈貴妃演福寺田還安邊所。庚戌,劉師勇攻呂城,破之。癸丑,復《嘉定七 司法》。丁巳,遣使召宜中還朝。加張世傑神龍衛四廂都指揮使,總都督府諸兵。 戊午,加劉師勇和州防禦使。熒惑犯南鬥。趙淇除大理少卿,王應麟封還錄黃,言 昔內外以寶玉獻似道,淇兄弟爲甚,己未,遂罷之。甲子,以文天祥爲浙西、江東 制置使兼知平江府。乙丑,揚州文武官轉兩官。加吳繼明湖北招討使,朱旺諸將各 轉三官。
九月己巳,陳宜中授觀文殿大學士、醴泉觀使兼侍讀。左司諫陳景行請令講官 坐講陪宿直,從之。辛未,加田謹賢福州觀察使,楊邦憲利州觀察使,趣入衛。己 卯,陳宜中乞任海防,不允。辛巳,有事於明堂,赦。李成大被執,不屈死,壬午, 贈五官。丙戌,命文天祥爲都督府參贊官,總三路兵。會稽縣尉鄭虎臣部送似道之 貶所,至漳州,殺之。大元兵至泰州,知州孫虎臣自殺,庚寅,贈太尉。免靖州今 年田租。辛卯,徙李珏梧州。乙未,劉良貴再削兩官、貶信州。張彥與大兵戰敗被 執,以城降。
冬十月己亥,加張世傑沿江招討使,劉師勇福州觀察使,總統出戍兵。壬寅, 宜中來。癸卯,玉牒殿災。丁未,以夢炎爲左丞相,宜中爲右丞相,併兼樞密使、 都督。城臨安。辛亥,以張世傑爲沿江制置副使兼知江陰軍兼浙西策應使。丁巳, 太白會填星。戊午,領戶部財用常懋、中書舍人王應麟請立濟王后。贈夏椅直祕閣。 徵紹興府處士陸應月爲史館編校文字。壬戌,大元兵發建康,參政阿刺罕、四萬戶 總管奧魯赤將右軍出四安鎮,趣獨鬆關,參政董文炳、范文虎將左軍出江入,江陰 軍,丞相伯顏將中軍入常州。熒惑犯壘壁陣。癸亥,張全、尹玉、麻士龍援常州, 士龍戰虞橋死,全奔五牧。朱煥至廬州,貴不內。煥歸,復以爲淮東制置副使。陳 合坐匿廖瑩中家資,奪執政恩數。甲子,尹玉戰五牧,死之,張全不戰遁。丙寅, 趣趙溍、趙與可、鄭所募兵。詔中外官有習兵略者,各以書來上。是月,李世修以 江陰降。
十一月丁卯朔,銅關將貝寶、胡巖起攻溧水死,贈寶武翼郎,巖起朝奉郎。庚 午,以陳文龍同知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黃鏞同籤書樞密院。命諸制司各舉才堪 將帥者十人,不限偏裨士卒,如不隸軍中者,許投匱自薦。辛未,起居舍人曾唯辭 官不允,去。癸酉,贈尹玉濠州團練使、麻士龍高州刺史,免張全、朱華臨陳退師 罪。丁丑,詔被俘將士能率衆來歸者,以人數補官,能立功者予節鉞;諸閫以下官, 以所招人多寡行賞。戊寅,大元兵破廣德軍。己卯,破四安鎮,正將胡明等死之。 召文天祥入衛。辛巳,曾唯削一官免。太白犯房。壬午,大元兵至隆興府,黃萬石 棄撫州遁,轉運判官劉槃以隆興降。癸未,大元兵破興化縣,知縣胡拱辰自殺。甲 申,中書舍人王應麟辭免兼給事中,不允。大元兵至常州,招降不聽,攻二日,破 之,屠其城。知州姚訔、通判陳炤、都統王安節皆死,劉師勇潰圍奔平江。乙酉, 改宜興縣爲南興軍。禮部侍郎陳景行辭官不允,去。丙戌,贈濟王太師、尚書令, 進封鎮王,諡昭肅,令福王與芮擇後奉祀,賜田萬畝。丁亥,獨鬆關告急,趣文天 祥入衛。戊子,調民兵出守餘杭、錢塘。己丑,獨鬆關破,馮驥死之,張濡遁,鄰 邑望風皆遁。通判平江府鄭疇遁,庚寅,通判王矩之、都統制王邦傑遣人迎降於常 州。辛卯,大元兵趨撫州,都統密佑逆戰於璧邪,兵敗,死之。癸巳,以張世傑爲 浙西制置副使兼知平江府。甲午,權禮部尚書王應麟遁,黃萬石提兵走建昌軍。乙 未,左丞相夢炎遁。丙申,遣使召夢炎還朝。賜餘杭、武康、長興縣民錢,並免今 年田租。鄭疇降一官,罷通判。撫州施至道以城降。
十二月丁酉朔,詔許似道歸葬,以其祖田廬還之。戊戌,復趙與可爲都督府參 議官,放李珏自便。己亥,贈王汝翼朝奉郎。庚子,以吳堅籤書樞密院事,黃鏞兼 權參知政事。遣柳嶽奉書詣大元軍中,稱盜殺廉尚書,乞班師修好。癸卯,以陳文 龍爲參知政事兼權知樞密院事,賜謝堂同進士出身,同知樞密院事。甲辰,贈姚訔 龍圖閣待制,其父希得贈太師,陳炤直寶章閣,馮驥集英殿修撰。嘉興府告急,給 封樁庫錢爲兵備。命趙與侲戍縉雲縣。復季可官,令如龍泉縣募兵。乙巳,以陳景 行爲浙東安撫副使,戍處州。起方逢辰戍淳安縣。丙午,追封呂文德和義郡王。丁 未,出安邊封樁庫金付浙東諸郡爲兵備。大元兵入平江府。起吳君擢爲太府少卿, 提點臨平民兵。遣使召夢炎、應麟,皆不至。戊申,張世傑入衛,加檢校少保,降 詔獎諭。王龠薨,輟視朝二日。乙酉,括臨安府州縣馬。庚戌,柳嶽還。癸丑, 遣宗正少卿陸秀夫、刑部尚書夏士林、兵部侍郎呂師孟使軍前。詔呂文煥、趙孟桂 通好。己未,方興、丁廣、趙文禮兵皆敗歸。庚申,以柳嶽爲工部侍郎,洪雷震爲 右正言,使燕祈請。大元兵破大洪山,知隨州朱端履降。權吏部尚書丁應奎、左侍 郎徐宗仁遁。癸亥,遣使召夢炎,不至。
德祐二年春正月丁卯朔,大元兵自元年十月圍潭州,湖南安撫兼知州李芾拒守 三月,大小戰數十合,力盡將破,芾闔門死,郡人知衡州尹谷亦舉家自焚,帥司參 議楊霆及幕屬陳億孫、顏應焱等皆從芾死。守將吳繼明、劉孝忠以城降。寶慶降, 通判曾如驥死之。陸秀夫等至大元軍中,求稱侄納幣,不從;稱侄孫,不從。戊辰, 還。太皇太后命用臣禮。己巳,嘉興守劉漢傑以城降。庚午,同籤書樞密院事黃鏞、 參知政事陳文龍遁。以謝堂爲兩浙鎮撫大使,文天祥知臨安府,全永堅浙東撫諭使。 辛未,命吳堅爲左丞相兼樞密使,常楙參知政事。日午,宣麻慈元殿,文班止六人。 諸關兵盡潰。遣監察御史劉岊奉表稱臣,上大元皇帝尊號曰仁明神武皇帝,歲奉銀 絹二十五萬,乞存境土以奉蒸嘗。癸酉,左司諫陳孟虎、監察御史孔應得遁。熒惑 犯木星。甲戌,大元兵至瑞州,知州姚巖棄城去。乙亥,以賈餘慶知臨安府。丙子, 命吉王昰、信王昺出鎮。丁丑,以夏士林籤書樞密院事。己卯,加全永堅太尉。參 知政事常懋遁。三學生誓死不去,特與放釋褐出身。以楊亮節爲福州觀察使,提舉 吉王府行事;俞如珪爲環衛官、提舉信王府行事。大元兵入安吉州,知州趙良淳自 經死。月暈東井。庚辰,籤書樞密院夏士林遁。辛巳,祀太乙宮。癸未,升封吉王 昰爲益王,判福州、福建安撫大使;信王昺爲廣王,判泉州兼判南外宗正事。以留 夢炎爲江東西、湖南北宣撫大使。甲申,大元兵至皋亭山,遣監察御史楊應奎上傳 國璽降,其表曰:“宋國主臣謹百拜奉表言,臣眇然幼衝,遭家多難,權奸似道 背盟誤國,至勤興師問罪。臣非不能遷避,以求苟全,今天命有歸,臣將焉往。謹 奉太皇太后命,削去帝號,以兩浙、福建、江東西、湖南、二廣、兩淮、四川見存 州郡,悉上聖朝,爲宗社生靈祈哀請命。伏望聖慈垂念,不忍臣三百餘年宗社遽至 隕絕,曲賜存全,則趙氏子孫,世世有賴,不敢弭忘。”是夜,丞相陳宜中遁,張 世傑、蘇劉義、劉師勇各以所部兵去。乙酉,以文天祥爲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 丙戌,命天祥同吳堅使大元軍。賜家鉉翁進士出身、籤書樞密院事,賈餘慶同籤書 樞密院事、知臨安府。戊子,知建德軍方回、知婺州劉怡、知處州梁椅、知台州楊 必大皆降。是月,知臨江軍滕巖瞻遁。
二月丁酉朔,日中有黑子相蕩,如鵝卵。辛丑,率百官拜表祥曦殿,詔諭郡縣 使降。大元使者入臨安府,封府庫,收史館、禮寺圖書及百司符印、告敕,罷官府 及侍衛軍。壬寅,猶遣賈餘慶、吳堅、謝堂、劉岊、家鉉翁充祈請使。是日,大元 軍軍錢塘江沙上,潮三日不至。
三月丁丑,入朝。
五月丙申,朝於上都。降封開府儀同三司、瀛國公。是月,陳宜中等立昰於福 州,後二年四月,昰殂於岡洲,陸秀夫等復立衛王昺,後三年始平之。
贊曰:司馬遷論秦、趙世系同出伯益。夫稷、契、伯益其子孫皆有天下,至於 運祚短長,亦系其功德之厚薄焉。趙宋雖起於用武,功成治定之後,以仁傳家,視 秦宜有間矣。然仁之敝失於弱,即文之敝失於僿也。中世有欲自強,以革其敝,用 乖其方,馴致棼擾。建炎而後,土宇分裂,猶能六主百五十年而後亡,豈非禮義足 以維持君子之志,恩惠足以固結黎庶之心歟?瀛國四歲即位,而天兵渡江,六歲而 羣臣奉之入朝。漢劉向言:“孔子論《詩》至‘殷士膚敏,裸將於京。’喟然嘆曰: 大哉天命,善不可不傳於後嗣,是以富貴無常。”至哉言乎!我皇元之平宋也,吳 越之民,市不易肆。世祖皇帝命徵南之帥,輒以宋祖戒曹彬勿殺之言訓之。《書》 曰:“大哉王言,一哉王心。”我元一天下之本,其在於茲。
二王者,度宗庶子也。長建國公昰,母淑妃楊氏;季永國公昺,母修容俞氏。 度宗崩,謝太后召賈似道等入宮議所立,衆以爲昰長當立,似道主立嫡,乃立而 封昰爲吉王、昺信王。德祐二年正月,文天祥尹臨安,請以二王鎮閩、廣,不從, 始命二王出閣。大元兵迫臨安,宗親復以請,乃徙封昰爲益王、判福州、福建安撫 大使,昺爲廣王、判泉州兼判南外宗正,以駙馬都尉楊鎮及楊亮節、俞如珪爲提舉。 大元兵至皋亭山,鎮等奉之走婺州。丞相伯顏入臨安,遣范文虎將兵趣婺,召鎮以 王還,鎮得報即去,曰:“我將就死於彼,以緩追兵。”亮節等遂負王徒步匿山中 七日,其將張全以兵數十人始追及之,遂同走溫州,陸秀夫、蘇劉義繼追及於道。 遣人召陳宜中於清澳,宜中來謁,復召張世傑於定海,世傑亦以所部兵來溫之江心 寺。高宗南奔時嘗至是,有御座在寺中,衆相率哭座下,奉昰爲天下兵馬都元帥, 昺副之。乃發兵除吏,以秀王與{罒幸}爲福建察訪使兼安撫、知西外宗正,趙吉甫 知南外宗正兼福建同提刑,先入閩中撫吏民,諭同姓。太皇太后尋遣二宦者以兵八 人召王於溫,宜中等沉其兵江中,遂入閩。時汀、建諸州方欲從黃萬石降,聞昰將 至,即閉城卻使者,萬石將劉俊、宋彰、周文英輩亦多來歸。
五月乙未朔,宜中等乃立昰於福州,以爲宋主,改元景炎,冊楊淑妃爲太后, 同聽政。封信王昺爲衛王。宜中爲左丞相兼都督,李庭芝爲右丞相,陳文龍、劉黻 爲參知政事,張世傑爲樞密副使,陸秀夫爲籤書樞密院事。命吳浚、趙溍、傅卓、 李珏、翟國秀等分道出兵。改福州爲福安府,溫州爲瑞安府。郊赦。是日黎明,有 大聲出府中,衆皆驚僕。文天祥自鎮江亡歸,庚辰,以爲右丞相兼知樞密院事。遣 其將呂武入江、淮招豪傑,杜滸如溫州募兵。廣東經略使徐直諒遣梁雄飛請降於隆 興帥府,乃假雄飛招討使,使徇廣州。既而直諒聞昰立,命權通判李性道、摧鋒軍 將黃俊等拒雄飛於石門,性道不戰,俊戰敗奔廣州,直諒棄城遁。
六月丙子,雄飛入廣州,諸降將皆授以官,俊獨不受,遂爲衆所殺。吳浚聚兵 於廣昌,取南豐、宜黃、寧都三縣。翟國秀取秀山,傅卓至衢、信諸縣,民多應之 者。命文天祥爲同都督。
七月丁酉,進兵南劍州,欲取江西。是月,吳浚兵敗於南豐,翟國秀聞兵至, 遂引還。傅卓兵敗,詣江西元帥府降。平章阿里海牙破嚴關,馬暨退保靜江府。
八月,漳州亂,命陳文龍爲閩廣宣撫使以討之。甲戌,秀王與{罒幸}圍婺州。 丙子,聞大兵至,遂解歸。以王積翁爲福建提刑、招捕使、知南劍州,備禦上三郡; 黃佺爲同提刑、招捕使、知漳州,備禦下三郡。張世傑遣兵助吳浚與元帥李恆戰兜 零,兵敗,奔寧都。興化石手軍亂。
九月,復以陳文龍知興化軍。東莞人熊飛爲黃世傑守潮、惠二州,聞趙溍至, 即以兵應之,攻雄飛於廣州。壬寅,雄飛遁,熊飛遂復韶州。新會令曾逢龍亦帥兵 至廣州,李性道出迎謁,飛與逢龍執而殺之。衢州守將魏福興出戰福星橋,死。壬 子,趙溍入廣州。是月,招討也的迷失會東省兵於福州。元帥呂師夔、張榮實將兵 入梅嶺。
十月壬戌朔,文天祥入汀州。趙溍遣曾逢龍就熊飛御大軍於南雄,逢龍戰死, 熊飛奔韶州。大軍圍韶州,守將劉自立以城降,飛率兵巷戰,兵敗,赴水死。十有 一月,參政阿刺罕、董文炳將兵至處州,李珏以城降。甲辰,秀王與{罒幸}逆戰於 瑞安,觀察使李世達死之。與{罒幸}及其弟與慮、子孟備、監軍趙由葛、察訪使 林溫被執,皆死。阿刺罕兵至建寧府,執守臣趙崇釠,知邵武軍趙時賞、知南劍州 王積翁皆棄城去。乙巳,昰入海。癸丑,大軍至福安府,知府王剛中以城降。昰欲 入泉州,招撫蒲壽庚有異志。初,壽庚提舉泉州舶司,擅蕃舶利者三十年。昰舟至 泉,壽庚來謁,請駐蹕,張世傑不可。或勸世傑留壽庚,則凡海舶不令自隨,世傑 不從,縱之歸。繼而舟不足,乃掠其舟並沒其貲,壽庚乃怒殺諸宗室及士大夫與淮 兵之在泉者。昰移潮州。是月,福、興化皆降。英德守臣凌彌堅、徐夢得等亦降。
十二月辛酉朔,趙溍棄廣州遁。乙丑,制置方興亦遁,吳浚退走入瑞金。戊辰, 蒲壽庚及知泉州田真子以城降。知興化軍陳文龍嬰城不下,乙酉,通判曹澄孫以城 降,文龍被執,不屈死。昰次甲子門。
至元十四年正月,大軍破汀關。癸巳,知循州劉興降。壬寅,吳浚棄瑞金遁, 鎮撫孔遵入瑞金,文天祥走漳州,浚尋還汀州,降。戊申,知潮州馬發及其通判戚 繼祖降,癸丑,復來歸。丁巳,權知梅州錢榮之以城降。
二月,大軍至廣州,縣人趙若岡以城降。廣東諸郡皆降。
三月,文天祥取梅州,陳文龍從子瓚舉兵殺守將林華,據興化軍。
四月,文天祥取興國縣,廣東制置使張鎮孫襲廣州取之,梁雄飛等棄城走韶州。
五月,張世傑將兵取潮州,文天祥提兵自梅州出江西,入會昌縣,淮民張德興 亦起兵殺太湖縣丞王德顒,據司空山,攻下黃州、壽昌軍。丁巳,遇宣慰鄭鼎,戰 樊口,鼎墜水死。
六月辛酉,文天祥取雩都。己卯,入興國縣。
七月,遣兵取吉、贛諸縣,圍贛州。衡山人趙璠、撫州人何時皆起兵應之。乙 巳,張世傑圍泉州,遣將高日新復邵武。淮兵在福州者,欲殺王積翁以應世傑,皆 爲積翁所戮。江西宣慰李恆遣兵援贛州,而自將兵入興國。
八月,文天祥諸將兵皆敗,乃引兵即鄒洬於永豐,洬兵亦潰。己巳,熒惑掩月, 天色赤。壬申,文天祥兵敗於興國。己卯,大軍破司空山,張德興敗,亡走。甲申, 天祥至空坑,兵盡潰,遂挺身走循州,諸將皆被執。
九月,元帥唆都援泉州。戊申,張世傑歸淺灣。左丞塔出將兵入大庾嶺,參政 也的迷失將兵復取邵武,入福州。
十月甲辰,唆都破興化軍,陳瓚死之。進攻潮州,馬發拒之,乃去攻惠州。
十一月,塔出圍廣州。庚寅,張鎮孫以城降。元帥劉深以舟師攻昰於淺灣,昰 走秀山。陳宜中入占城,遂不反。
十二月丙子,昰至井澳,颶風壞舟,幾溺死,遂成疾。旬餘,諸兵士始稍稍來 集,死者十四。丁丑,劉深追昰至七州洋,執俞如珪以歸。
十五年正月,大軍夷廣州城。張世傑遣兵攻雷州,不克。己大軍克涪州,執守 將王明。
二月,大軍破潮州,馬發死之。
三月,文天祥取惠州,廣州都統凌震、轉運判官王道夫取廣州。昰欲往居占城, 不果,遂駐岡洲,遣兵取雷州。曾淵子自雷州來,以爲參知政事,廣西宣諭使。
四月戊辰,昰殂於岡洲,其臣號之曰端宗。庚午,衆又立衛王昺爲主,以陸 秀夫爲左丞相。是月,有黃龍見海中。
五月癸未朔,改元祥興。乙酉,升岡洲爲翔龍縣。遣張應科、王用取雷州, 應科三戰皆不利,用因降。
六月丁巳,應科再戰雷州,遂死之。知高州李象祖降。己未,昺徙居崖山,升 廣州爲翔龍府。己巳,有大星東南流,墜海中,小星千餘隨之,聲如雷,數刻乃已。 己卯,都元帥張弘範、李恆徵崖山。
十月,趙與珞與謝明、謝富守瓊州,阿里海牙遣馬成旺招之,與珞率兵拒於白 沙口。
十一月癸巳,州民執與珞以降。
閏月庚戌,王道夫棄廣州遁。壬戌,凌震遁。癸亥,大軍入廣州。十二月壬午, 王道夫攻廣州,兵敗被執。凌震兵繼至,亦敗。文天祥走海豐,壬寅,被執於五坡 嶺。震兵又敗於芰塘。大軍破南安縣,守將李梓發死之。
十六年正月壬戌,張弘範兵至崖山。庚午,李恆兵亦來會。世傑以舟師碇海中, 棋結鉅艦千餘艘,中艫外舳,貫以大索,四周起樓棚如城堞,居昺其中。大軍攻之, 艦堅不動。又以舟載茅,沃以膏脂,乘風縱火焚之。艦皆塗泥,縛長木以拒火舟, 火不能爇。
二月戊寅朔,世傑部將陳寶降。己卯,都統張達以夜襲大軍營,亡失甚衆。癸 未,有黑氣出山西。李恆乘早潮退攻其北,世傑以淮兵殊死戰。至午潮上,張弘範 攻其南,南北受敵,兵士皆疲不能戰。俄有一舟檣旗僕,諸舟之檣旗遂皆僕。世傑 知事去,乃抽精兵入中軍。諸軍潰,翟國秀及團練使劉俊等解甲降。大軍至中軍, 會暮,且風雨,昏霧四塞,咫尺不相辨。世傑乃與蘇劉義斷維,以十餘舟奪港而去, 陸秀夫走衛王舟,王舟大,且諸舟環結,度不得出走,乃負昺投海中,後宮及諸臣 多從死者,七日,浮屍出於海十餘萬人。楊太后聞昺死,撫膺大慟曰:“我忍死艱 關至此者,正爲趙氏一塊肉爾,今無望矣!”遂赴海死,世傑葬之海濱,已而世傑 亦自溺死。宋遂亡。
贊曰:宋之亡徵,已非一日。歷數有歸,真主御世,而宋之遺臣,區區奉二王 爲海上之謀,可謂不知天命也已。然人臣忠於所事而至於斯,其亦可悲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