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原名《百戰奇法》)作爲一部以論述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爲主旨的古代軍事理論專著而問世,這無論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後,都是不多見的。因此,從其產生以來,就爲兵家所重視和推崇,給予很高評價,並一再刊行,廣爲流傳。
凡與敵各守疆界,若敵人寇抄我境,以擾邊民,可於要害處設伏兵,或築障塞以邀之,敵必不敢輕犯。法曰:“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唐時,朔方軍總管沙矺忠義爲突厥所敗,詔張仁願攝御史大夫代之。既至,賊已出,率兵躡擊,夜掩其營,破之。始,朔方軍與突厥以河爲界,北崖有拂雲祠,突厥每犯邊,必先謁祠禱祀,然後引兵渡而南。時默啜悉兵西擊突騎施,張仁願請乘虛取漠南,於河北築三受降城,絕虜南寇路。唐休璟以爲:“西漢以來,皆南守河,今築城虜腹中,終爲所有。”仁願固請,中宗許之。表留歲滿鎮兵以助其功,時咸陽兵二百人逃歸,仁願擒之,盡斬城下,軍中股慄,役者盡力,六旬而三城就。以拂云爲中城,南直朔方;西城南直靈武,東城南直榆林。三壘相距各四百餘里,其北皆大磧也,斥地三百里遠。又於牛頭朝那山北置烽候千八百所。自是突厥不敢逾山牧馬,朔方復無寇。歲省費億計,減鎮兵數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