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是我國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的雜病部分,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論述雜病診治的專書,原名《金匱要略方論》。“金匱”是存放古代帝王聖訓和實錄的地方,意指本書內容之珍貴。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載疾病60餘種,收方劑262首。所述病證以內科雜病爲主,兼及外科、婦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飲食禁忌等內容。被後世譽爲“方書之祖”。
(論一首 脈證十六條 方十四首)
趺陽脈微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便難,兩胠疼痛,此虛寒從下上也,以溫藥服之。病者腹滿,按之不痛爲虛,痛者爲實,可下之。舌黃未下者,下之黃自去。
腹滿時減,復如故,此爲寒,當與溫藥。
病者痿黃,躁而不渴,胸中寒實而利不止者,死。
寸口脈弦者,即脅下拘急而痛,其人嗇嗇惡寒也。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發熱色和者,善嚏。
中寒,其人下利,以裏虛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一雲痛)。
夫瘦人繞臍痛,必有風冷,谷氣不行,而反下之,其氣必衝,不衝者,心下則痞也。
病腹滿,發熱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厚朴七物湯主之。
厚朴七物湯方
厚朴半斤 甘草三兩 大黃三兩 大棗十枚 枳實五枚 桂枝二兩 生薑五兩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八合,日三服。嘔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黃,寒多者加生薑至半斤。
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附子粳米湯主之
附子粳米湯方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兩 大棗十枚 粳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三日服。
痛而閉者,厚朴三物湯主之。
厚朴三物湯方
厚朴八兩 大黃四兩 枳實五枚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內大黃,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以利爲度。
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爲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芍藥三兩 半夏半升(洗) 枳實四枚(炙) 大黃二兩 大棗十二枚 生薑五兩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須下之,宜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 厚撲半斤(去皮,炙) 枳實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黃,煮取二升,內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溫再服,得下,餘勿服。
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大建中湯主之。
大建中湯方
蜀椒二合(去汗) 乾薑四兩 人蔘二兩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膠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如一炊頃,可飲粥二升,後更服,當一日食糜,溫覆之。
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宜大黃附子湯。
大黃附子湯方
大黃三兩 附子三枚(炮) 細辛二兩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若強人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服後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
寒氣厥逆,赤丸主之。
赤丸方
茯苓四兩 烏頭二兩(炮) 半夏四兩(洗)(一方用桂) 細辛一兩《千金》作人蔘
右四味,末之,內真朱爲色,煉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飲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爲度。
腹痛,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緊則不欲食,邪正相搏,即爲寒疝。
寒疝繞臍痛,若發則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脈沉弦者,大烏頭煎主之。
大烏頭煎方
烏頭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口父 咀)
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蜜二升,煎令水氣盡,取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寒疝腹中痛,及脅痛裏急者,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
當歸生薑羊肉湯方
當歸三兩 生薑五兩 羊肉一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薑成一斤;痛多而嘔者,加橘皮二兩、白朮一兩。加生薑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
烏頭桂枝湯方
烏頭
右一味,以蜜二斤,煎減半,去滓,以桂枝湯五合解之,得一升後,初服二合,不知,即取三合;又不知,復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爲中病。
桂枝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右五味,剉,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其脈數而緊乃弦,狀如弓弦,按之不移。脈數弦者,當下其寒;脈緊大而遲者,必心下堅;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可下之。
附方
《外臺》烏頭湯: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攻五藏,拘急,不得轉側,發作有時,使人陰縮,手足厥逆(方見上)。
《外臺》柴胡桂枝湯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柴胡四兩 黃芩 人蔘 芍藥 桂枝 生薑各一兩半 甘草一兩 半夏二合半 大棗六枚
右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外臺》走馬湯:治中惡心痛腹脹,大便不通。
杏仁二枚 巴豆二枚(去皮心,熬)
右二味,以綿纏,搥令碎,熱湯二合,捻取白汁,飲之當下,老小量之,通治飛屍鬼擊病。
問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有宿食,大承氣湯主之。
脈數而滑者實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氣湯。
下利不飲食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方(見前痙病中)
宿食在上脘,當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黃) 赤小豆一分(煮)
右二味,杵爲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錢匕,溫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爲度而止。(亡血及虛者不可與之)。
脈緊如轉索無常者,有宿食也。
脈緊,頭痛風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一雲寸口脈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