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

《新唐書》是北宋時期歐陽修、宋祁、範鎮、呂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記載唐朝歷史的紀傳體斷代史書,“二十四史”之一。全書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紀10卷,志50卷,表15卷,列傳150卷。《新唐書》前後修史歷經17年,於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書》在體例上第一次寫出了《兵志》、《選舉志》,系統論述唐代府兵等軍事制度和科舉制度。這是我國正史體裁史書的一大開創,爲以後《宋史》等所沿襲。

卷三十三

劉裴婁


劉仁軌,字正則,汴州尉氏人。少貧賤,好學。值亂,不能安業,每動止,畫 地書空,寓所習,卒以通博聞。武德初,河南道安撫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論奏,仁軌 見其稿,爲竄定數言。瑰驚異,赤牒補息州參軍。轉陳倉尉。部人折衝都尉魯寧者, 豪縱犯法,縣莫敢屈。仁軌約不再犯,而寧暴橫自如,仁軌搒殺之。州以聞,太宗 曰:“尉而殺吾折衝,可乎?”召詰讓。仁軌對曰:“寧辱臣,臣故殺之。”帝以 爲剛正,更擢咸陽丞。


貞觀十四年,校獵同州。時秋斂未訖,仁軌諫曰:“今茲澍澤沾足,百穀熾茂, 收才十二。常日贅調,已有所妨。又供獵事,繕橋治道,役雖簡省,猶不損數萬。 少延一旬,使場圃畢勞,陛下六飛徐驅,公私交泰。”璽書褒納。拜新安令。累遷 給事中。爲李義府所惡,出爲青州刺史。顯慶五年,伐遼,義府欲斥以罪,使督漕, 而船果覆沒。坐免官,白衣隨軍。


初,蘇定方既平百濟,留郎將劉仁願守其城,左衛中郎將王文度爲熊津都督, 撫納殘黨。文度死,百濟故將福信及浮屠道琛迎故王子扶余豐立之,引兵圍仁願。 詔仁軌檢校帶方州刺史,統文度之衆,併發新羅兵爲援,仁軌將兵嚴整,轉鬥陷陣, 所向無前。信等釋仁願圍,退保任存城。既而福信殺道琛,並其衆,招還叛亡,勢 張甚。仁軌與仁願合,則解甲休士。時定方伐高麗,圍平壤不克。高宗詔仁軌拔軍 就新羅與金法敏議去留計。將士鹹欲還,仁軌曰:“《春秋》之義,大夫出強,有 可以安社稷、便國家者,得專之。今天子欲滅高麗,先誅百濟,留兵鎮守,制其心 腹。雖孽豎跳梁,士力未完,宜厲兵粟馬,乘無備,擊不意,百不百全。戰勝之日, 開張形勢,騰檄濟師,聲援接,虜亡矣。今平壤不勝,熊津又拔,則百濟之燼復炎, 高麗之滅無期。吾等雖入新羅,正似坐客,有不如志,悔可得邪?扶余豐猜貳,表 合內攜,熱不支久。宜堅守伺變以圖之,不可輕動。”衆從其議,乃請益兵。


時賊守真峴城,仁軌夜督新羅兵薄城扳堞,比明,入之,遂通新羅饟道。而豐 果襲殺福信,遣使至高麗、倭丐援。會詔遣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率軍浮海而至,士氣 振。於是,諸將議所向,或曰:“加林城水陸之衝,盍先擊之?”仁軌曰:“兵法 避實擊虛。加林險而固,攻則傷士,守則曠日。周留城,賊巢穴,羣兇聚焉。若克 之,諸城自下。”於是仁師、仁願及法敏帥陸軍以進,仁軌與杜爽、扶余隆繇熊津 白江會之。遇倭人白江口,四戰皆克,焚四百艘,海水爲丹。扶余豐脫身走,獲其 寶劍。僞王子扶余忠勝、忠志等率其衆與倭人降,獨酋帥遲受信據任存城未下。始, 定方破百濟,酋領沙吒相如、黑齒常之嘯亡散,據險以應福信,至是皆降。仁軌以 赤心示之,畀取任存自效,即給鎧仗糧Я。仁師曰:“夷狄野心難信,若受甲濟粟, 資寇便也。”仁軌曰:“吾觀相如、常之忠而謀,因機立功,尚何疑?”二人訖拔 其城。遲受信委妻子奔高麗,百濟餘黨悉平。仁師等振旅還,詔留仁軌統兵鎮守。


百濟再被亂,殭屍如莽,仁軌始命瘞埋弔祭焉。葺復戶版,署官吏,開道路, 營聚落,復防堰,賑貧貸乏,勸課耕種,爲立官社,民皆安其所。遂營屯田,以經 略高麗。仁願至京師,帝勞曰:“若本武將,軍中奏請,皆有文理,何道而然?” 對曰:“仁軌之辭,非臣所能。”帝歎賞之,超進仁軌六階,真拜帶方州刺史,賜 第一區,厚賚妻子,璽書褒勉。


先是,貞觀、永徽中,士戰歿者皆詔使弔祭,或以贈官推授子弟。顯慶後,討 伐恩賞殆絕;及破百濟、平壤,有功者皆不甄敘。州縣購募,不願行,身壯家富者, 以財參逐,率得避免。所募皆佇劣寒憊,無鬥志。仁軌具論其弊,請加慰賚,以鼓 士心。又表用扶余隆,使綏定餘衆。帝乃以隆爲熊津都督。


時劉仁願爲卑列道總管,詔率兵度海,使代舊屯,與仁軌俱還。仁軌曰:“上 巡狩方岳,又經略高麗。方農時,而吏與兵悉被代,新至者未習,萬一蠻夷生變, 誰與捍之?不如留舊兵畢獲,等級遣還。仁軌當留,未可去。”仁願不可,曰: “吾但知準詔耳。”仁軌曰:“不然。苟利國家,知無不爲,臣之節也。”因陳便 宜,願留屯。詔可。由是以仁願爲不忠。


始,仁軌任帶方州,謂人曰:“天將富貴此翁邪!”乃請所頒歷及宗廟諱,或 問其故,答曰:“當削平遼海,頒示本朝正朔。”卒皆如言。及封泰山,仁軌乃率 新羅、百濟、儋羅、倭四國酋長赴會。天子大悅,擢爲大司憲。遷右相,兼檢校太 子左中護。累功封樂城縣男。


總章元年,爲熊津道安撫大使,兼浿江道總管,副李勣討高麗,平之。以疾辭 位,進金紫光祿大夫,聽致仕。俄召爲隴州刺史,拜太子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 監脩國史。咸亨五年,爲雞林道大總管,東伐新羅。仁軌率兵絕瓠蘆河,攻大鎮七 重城,破之。進爵爲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國者三人,州黨榮之,號所居爲“樂城鄉 三柱裏”。俄拜尚書左僕射兼太子賓客,仍知政事。


吐蕃入寇,命爲洮河道行軍鎮守大使。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數乞骸骨,聽 解左僕射。帝幸東都,太子監國,詔仁軌與裴炎、薛元超留輔。及太子赴東都,又 詔太孫重照留守,仁軌副之。武后臨朝,復拜左僕射。太孫廢,仁軌專知留守事。 上疏辭疾,因陳呂后、祿、產禍敗事以規後,後遣武承嗣齎璽書慰勉。改文昌左相、 同鳳閣鸞臺三品。卒年八十五。詔百官赴哭,冊贈開府儀同三司、幷州大都督,陪 葬乾陵。賜其家實封三百戶。


仁軌雖貴顯,不自矜踞,接舊故如布衣時。嘗爲御史袁異式所劾,慢辱之,肋 使引決。及拜大司憲,異式尚在臺,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軌持觴曰:“所不 與公者,有如此觴。”後既執政,薦爲司元大夫。然宦由州縣至宰輔,善致聲譽, 得吏下歡心。及鎮洮河,奏請機急,多爲中書令李敬玄抑卻,仁軌乃表敬玄爲帥以 代己,果覆其衆。裴炎下獄,仁軌方留守京師,郎將姜嗣宗以使來,因語炎事,且 曰:“炎異於常久矣。”仁軌曰:“使人知邪?”曰:“知。”及還,表嗣宗知炎 反狀不告。武后怒,拉殺之。


子浚,官太子舍人。垂拱中,爲酷吏所殺。中宗即位,以仁軌有東宮舊,再贈 司空。浚子晃,開元中,爲給事中,表請立碑,追諡曰文獻。


裴行儉,字守約,絳州聞喜人。父仁基,隋光祿大夫,自王世充所謀歸國,被 害。贈原州都督,諡曰忠。行儉幼引廕補弘文生。貞觀中,舉明經,調左屯衛倉曹 參軍。時蘇定方爲大將軍,謂曰:“吾用兵,世無可教者,今子也賢。”乃盡畀以 術。遷長安令。高宗將立武昭儀,行儉以爲國家憂從此始,與長孫無忌、褚遂良祕 議,大理袁公瑜擿語昭儀母,左除西州都督府長史。麟德二年,擢累安西都護,西 域諸國多慕義歸附。召爲司文少卿。遷吏部侍郎,與李敬玄、馬載同典選,有能名, 時號“裴馬”。行儉始設長名榜、銓注等法,又定州縣升降、資擬高下爲故事。


上元三年,吐蕃叛,出爲洮州道左二軍總管,改秦州右軍,並受周王節度。儀 鳳二年,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誘蕃落以動安西,與吐蕃連和,朝廷欲討之。 行儉議曰:“吐蕃叛皛方熾,敬玄失律,審禮喪元,安可更爲西方生事?今波斯王 死,其子泥涅師質京師,有如遣使立之,即路出二蕃,若權以制事,可不勞而功也。” 帝因詔行儉冊送波斯王,且爲安撫大食使。徑莫賀延磧,風礫晝冥,導者迷,將士 飢乏。行儉止營致祭,令曰:“水泉非遠。”衆少安。俄而云徹風恬,行數百步, 水草豐美,後來者莫識其處。衆皆驚,以方漢貳師將軍。至西州,諸蕃郊迎,行儉 召豪亻桀千餘人自隨。揚言“大熱,未可以進,宜駐軍須秋”。都支覘知之,不設 備。行儉徐召四鎮酋長,僞約畋,謂曰:“吾念此樂未始忘,孰能從吾獵者?”於 是子弟願從者萬人,乃陰勒部伍。數日,倍道而進,去都支帳十餘里,先遣其所親 問安否,外若閒暇,非討襲者。又使入趣召都支。都支本與遮匐計,及秋拒使者, 已而聞軍至,倉卒不知所出,率子弟五百餘人詣營謁,遂擒之。是日,傳契箭,召 諸部酋長悉來請命,並執送碎葉城。簡精騎,約齎,襲遮匐。道獲遮匐使者,釋之, 俾前往諭其主,並言都支已擒狀,遮匐乃降,悉俘至京師。將吏爲刻石碎葉城以紀 功。帝親勞宴,曰:“行儉提孤軍,深入萬里,兵不血刃而叛黨擒夷,可謂文武兼 備矣,其兼授二職。”即拜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將軍。


詔露元年,突厥阿史德溫傅反,單于管二十四州叛應之,衆數十萬。都護蕭嗣 業討賊不克,死敗係踵。詔行儉爲定襄道行軍大總管討之。率太僕少卿李思文、營 州都督周道務部兵十八萬,合西軍程務挺、東軍李文暕等,總三十餘萬,旗幟亙千 裏,行儉鹹節制之。


先是,嗣業饋糧,數爲虜鈔,軍餒死。行儉曰:“以謀制敵可也。”因詐爲糧 車三百乘,車伏壯士五輩,齎齏陌刀、勁弩,以羸兵挽進,又伏精兵踵其後。虜果 掠車,羸兵走險。賊驅就水草,解鞍牧馬。方取糧車中,而壯士突出,伏兵至,殺 獲幾盡。自是糧車無敢近者。


大軍次單于北,暮,已立營,塹壕既周,行儉更命徙營高岡。吏白:“士安堵, 不可攏。”不聽,促徙之。比夜,風雨暴至,前佔營所,水深丈餘,衆莫不駭嘆, 問何以知之,行儉曰:“自今第如我節制,毋問我所以知也。”


賊拒黑山,數戰皆敗,行儉縱兵,前後殺虜不勝計。僞可汗泥熟匐爲其下所殺, 持首來降;又擒大首領奉職而還,餘黨走狼山。行儉既還,阿史那伏念僞稱可汗, 復與溫傅合。明年,行儉還總諸軍,屯代州之陘口,縱反間,說伏念,令與溫傅相 貳。伏念懼,密送款,且請縛傅自效。行儉祕不布,密以聞。後數日,煙塵漲天而 南,斥候惶駭,行儉曰:“此伏念執溫傅來降,非他也。且受降如受敵。”乃敕嚴 備,遣單使往勞。既而果然。於是,突厥餘黨悉平。帝悅,遣戶部尚書崔知悌勞軍。


初,行儉許伏念以不死,侍中裴炎害其功,建言:“伏念爲程務挺、張虔勖脅逐,又磧北迴紇逼之,計窮而降。”卒斬伏念及溫傅於都市。行儉之功不錄。封聞 喜縣公。行儉嘆曰:“渾、浚之事,古今恥之。但恐殺降則後無復來矣!”遂稱疾 不出。永淳元年,十姓突厥車薄叛,復爲金牙道大總管,未行卒,年六十四,贈幽 州都督,諡曰獻。詔皇太子遣官護視家事,子孫能自立乃停。中宗即位,再贈揚州 大都督。


行儉工草隸,名家。帝嘗以絹素詔寫《文選》,覽之,祕愛其法,賚物良厚。 行儉每曰:“褚遂良非精筆佳墨,未嘗輒書,不擇筆墨而妍捷者,餘與虞世南耳。” 所譔《選譜》、《草字雜體》數萬言。又爲營陣、部伍、料勝負、別器能等四十六 訣,武后詔武承嗣就第取去,不復傳。


行儉通陰陽、歷術,每戰,豫道勝日。善知人,在吏部時,見蘇味道、王抃, 謂曰:“二君後皆掌銓衡。”李敬玄盛稱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之才,引示 行儉,行儉曰:“士之致遠,先器識,後文藝。如勃等,雖有才,而浮躁衒露,豈 享爵祿者哉?炯頗沉嘿,可至令長,餘皆不得其死。”所引偏裨,若程務挺、張虔 勖、崔智睟、王方翼、黨金毘、劉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齒常之,類爲世名將, 傔奏至刺史將軍者數十人。


嘗賜馬及珍鞍,令史私馳馬,馬蹶鞍壞,懼而逃。行儉招還之,不加罪。初, 平都支、遮匐,獲瑰寶不貲,蕃酋將士願觀焉,行儉因宴,遍出示坐者。有瑪瑙盤 廣二尺,文彩粲然,軍吏趨跌盤,碎,惶怖,叩頭流血。行儉笑曰:“爾非故也, 何至是?”色不少吝。帝賜都支資產皿金三千餘物,橐駝馬牛稱是,行儉分給親故 洎麾下,數日輒盡。


子光庭。光庭字連城,早孤。母厙狄氏,有婦德,武后召入宮,爲御正,甚見 親寵,光庭由是累遷太常丞。以武三思婿,坐貶郢州司馬。開元中,擢兵部郎中、 鴻臚少卿。性靜默,寡交遊,雖驟歷臺省,人未之許,既而以職業稱,議者更推之。


玄宗有事岱宗,中書令張說以天子東巡,京師空虛,恐夷狄乘間竊發,議欲加 兵守邊,召光庭與謀,對曰:“封禪者,所以告成功也。夫成功者,德無不被,人 無不安,萬國無不懷。今將告成而懼夷狄,非昭德也;大興力役,用備不虞,非安 人也;方謀會同,而阻戎心,非懷遠也。此三者,名實乖矣。且諸蕃,突厥爲大, 贄幣往來,願修和好有年矣,若遣一使,召其大臣使赴行在,必欣然應命。突厥受 詔,則諸蕃君長必相率而來,我偃旗息鼓,不復事矣。”說曰:“善,吾所不及。” 因奏用其策,突厥果遣使來朝。


東封還,遷兵部侍郎。久之,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御史大夫。 遷黃門侍郎,拜侍中,兼吏部尚書、弘文館學士。撰《搖山往則》、《維城前軌》 二篇獻之。手製褒美,詔皇太子、諸王於光順門見光庭,謝所以規諷意。光庭又引 壽安丞李融、拾遺張琪、著作佐郎司馬利賓直弘文館,撰《續春秋經傳》,自戰國 訖隋,表請天子修經,光庭等作傳。書久不就。時有建言唐應爲金德者,中書令蕭 嵩請百官普議。光庭以唐符命表著天下久矣,不可改,亟奏罷之。二十年,封正平 縣男。初,知星者言,上象變,不利大臣,請禳之。光庭曰:“使禍可禳而去,則 福可祝而來也!”論者以爲知命。卒,年五十八,贈太師。


初,吏部求人不以資考爲限,所獎拔惟其才,往往得俊乂任之,士亦自奮。其 後士人猥衆,專務趨競,銓品枉橈。光庭懲之,因行儉長名榜,乃爲循資格,無賢 不肖,一據資考配擬;又促選限盡正月。任門下省主事閻麟之專主過官,凡麟之裁 定,光庭輒然可,時語曰:“麟之口,光庭手。”素與蕭嵩輕重不平,及卒,嵩奏 一切罷之,光庭所引,盡斥外官。博士孫琬以其用循資格,非獎勸之誼,諡曰克平, 時以爲希嵩意。帝聞,特賜諡曰忠憲,詔中書令張九齡文其碑。


子稹,以廕仕,累遷起居郎。開元末,壽王瑁以母寵,欲立爲太子,稹陳申生、 戾園禍以諫,玄宗改容謝之,詔授給事中。稹曰:“陛下絕招諫之路,爲日滋久, 今臣一言而荷殊寵,則言者將衆,何以錫之?”帝善其讓,止不拜。俄授祠部員外 郎,卒。子倩,字容卿,歷信刺史我。勸民墾田二萬畝,以治行賜金紫服,代第五 琦爲度支郎中。卒,諡曰節。子均。


均字君齊,以明經爲諸暨尉。數從使府闢,硜硜以才顯。張建封鎮濠、壽,表 團練判官。時李希烈以淮、蔡叛,建封扞賊,均參贊之。以勞加上柱國,襲正平縣 男。遷累膳部郎中,擢荊南節度行軍司馬,就拜荊南節度使。劉闢叛,先騷黔、巫, 脅荊、楚,以固首尾,均發精甲三千,逆擊之,賊望風奔卻。加檢校吏部尚書。


初,均與崔太素俱事中人竇文場,太素嘗晨省文場,入臥內,自謂待己至厚, 徐觀後榻有頻伸者,乃均也。德宗以均任方鎮,欲遂相之,諫官李約上疏斥均爲文 場養子,不可污臺輔,乃止。


元和三年,入爲尚書右僕射,判度支。旨唱、授桉、送印,皆尚書郎爲之,文 武四品五品、郎官、御史拜廷下,御史中丞、左右丞升階答拜,時以爲禮太重。俄 檢校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爲山南東道節度使,累封郇國公。以財交權幸, 任將相凡十餘年,荒縱無法度。卒,年六十二,贈司空。


婁師德,字宗仁,鄭州原武人。第進士,調江都尉。揚州長史盧承業異之,曰: “子,臺輔器也,當以子孫相諉,詎論僚吏哉?”


上元初,爲監察御史。會吐蕃盜邊,劉審禮戰沒,師德奉使收敗亡於洮河,因 使吐蕃。其首領論贊婆等自赤嶺操牛酒迎勞,師德喻國威信,開陳利害,虜爲畏悅。 後募猛士討吐蕃,乃自奮,戴紅抹額來應詔,高宗假朝散大夫,使從軍。有功,遷 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並知營田事。與虜戰白水潤,八遇八克。


天授初,爲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衣皮袴,率士屯田,積穀數百萬,兵 以饒給,無轉餉和糴之費。武后降書勞之。長壽元年,召授夏官侍郎,判尚書事, 進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後嘗謂師德:“師在邊,必待營田,公不可以劬勞憚也。” 乃復以爲河源、積石、懷遠軍及河、蘭、鄯、廓州檢校營田大使。入遷秋官尚書、 原武縣男,改左肅政御史大夫,並知政事。證聖中,與王孝傑拒吐蕃於洮州,戰素 羅汗山,敗績,貶原州員外司馬。萬歲通天二年,入爲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 事。後與武懿宗、狄仁傑分道撫定河北,進納言,更封譙縣子、隴右諸軍大使,復 領營田。


聖歷三年,突厥入寇,詔檢校幷州長史、天兵軍大總管。九月,卒於會州,年 七十。贈幽州都督,諡曰貞,葬給往還儀仗。


師德長八尺,方口博脣。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輒遜以自免,不見容色。嘗 與李昭德偕行,師德素豐碩,不能遽步,昭德遲之,恚曰:“爲田舍子所留。”師 德笑曰:“吾不田舍,覆在何人?”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 有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幹耳。”在夏官 注選,選者就按閱簿。師德曰:“容我擇之可乎?”選者不去,乃灑筆曰:“墨污 爾!”


狄仁傑未輔政,師德薦之,及同列,數擠令外使。武后覺,問仁杰曰:“師德 賢乎?”對曰:“爲將謹守,賢則不知也。”又問:“知人乎?”對曰:“臣嘗同 僚,未聞其知人也。”後曰:“朕用卿,師德薦也,誠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慚, 已而嘆曰:“婁公盛德,我爲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矣!”總邊要、爲將相者三十 年,恭勤樸忠,心無適莫,方酷吏殘鷙,人多不免,獨能以功名始終,與郝處俊相 亞,世之言長者,稱婁、郝。


贊曰:“仁軌等以兵開定四夷,其勇無前,至奉上則瞿瞿若不及,行儉臨下以 恕,師德寬厚,其能以功名始終者,蓋近乎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者邪!


新唐書-卷三十三-相關圖片

新唐書 卷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