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是北宋時期歐陽修、宋祁、範鎮、呂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記載唐朝歷史的紀傳體斷代史書,“二十四史”之一。全書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紀10卷,志50卷,表15卷,列傳150卷。《新唐書》前後修史歷經17年,於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書》在體例上第一次寫出了《兵志》、《選舉志》,系統論述唐代府兵等軍事制度和科舉制度。這是我國正史體裁史書的一大開創,爲以後《宋史》等所沿襲。
地理一
自秦變古,王制亡,始郡縣天下。下更漢、晉,分裂爲南、北。至隋滅陳,天 下始合爲一,乃改州爲郡,依漢制置太守,以司隸、刺史相統治,爲郡一百九十, 縣一千二百五十五,戶八百九十萬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百一萬九千九百五十 六。其地東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萬四千八百一十五里,東、南皆至海,西至且末, 北至五原。
唐興,高祖改郡爲州、太守爲刺史,又置都督府以治之。然天下初定,權置州 郡頗多。太宗元年,始命並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爲十道:一曰關內,一曰河 南,三曰河東,四曰河北,五曰山南,六曰隴右,七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劍南, 十曰嶺南。至十三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縣一千五百五十一。明年,平高昌, 又增州二,縣六。其後,北殄突厥頡利,西平高昌,北逾陰山,西抵大漠。其地東 極海,西至焉耆,南盡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東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 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景雲二年,分天下郡縣,置二十四都督府以統之。既而以其 權重不便,罷之。開元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爲東、西道,增置黔中道 及京畿、都畿,置十五采訪使,檢察如漢刺史之職。天寶盜起,中國用兵,而河西、 隴右不守,陷於吐蕃,至大中、鹹通,始復隴右。乾符以後,天下大亂,至於唐亡。 然舉唐之盛時,開元、天寶之際,東至安東,西至安西,南至日南,北至單于府, 蓋南北如漢之盛,東不及而西過之。開元二十八年戶部帳,凡郡府三百二十有八, 縣千五百七十三,戶八百四十一萬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萬三千六百 九,應受田一千四百四十萬三千八百六十二頃。
考隋、唐地理之廣狹、戶口盈耗與其州縣廢置,其盛衰治亂興亡可以見矣。蓋 自古爲天下者,務廣德而不務廣地,德不足矣,地雖廣莫能守也。嗚呼,盛極必衰, 雖曰勢使之然,而殆忽驕滿,常因盛大,可不戒哉!
關內道,蓋古雍州之域,漢三輔、北地、安定、上郡及弘農、隴西、五原、西 河、雲中之境。京兆、華、同、鳳翔、邠、隴、涇、原、渭、武、寧、慶、鄜、坊、 丹、延、靈、威、雄、會、鹽、綏、宥爲鶉首分,麟、豐、勝、銀、夏、單于、安 北爲實沈分,商爲鶉火分。爲府二,都護府二,州二十七,縣百三十五。其名山: 太白、九嵕、吳、岐、梁、華。其大川:涇、渭、灞、滻。厥賦:絹、綿、布、麻。 京兆、同、華、岐調綿,餘州布、麻。開元二十五年,以關輔寡蠶,詔納米粟,其 河南、河北非通漕州,皆調絹,以便關中。厥貢:毛、羽、革、角、布、席、弓、 刀。
上都,初曰京城,天寶元年曰西京,至德二載曰中京,上元二年復曰西京,肅 宗元年曰上都。皇城長千九百一十五步,廣千二百步。宮城在北,長千四百四十步, 廣九百六十步,週四千八百六十步,其崇三丈有半。龍朔後,皇帝常居大明宮,乃 謂之西內,神龍元年曰太極宮。大明宮在禁苑東南,西接宮城之東北隅,長千八百 步,廣千八十步,曰東內,本永安宮,貞觀八年置,九年曰大明宮,以備太上皇清 暑,百官獻貲以助役。高宗以風痹,厭西內湫溼,龍朔三年始大興葺,曰蓬萊宮, 咸亨元年曰含元宮,長安元年復曰大明宮。興慶宮在皇城東南,距京城之東,開元 初置,至十四年又增廣之,謂之南內,二十年,築夾城入芙蓉園。京城前直子午谷。 後枕龍首山,左臨灞岸,右抵澧水,其長六千六百六十五步,廣五千五百七十五步, 週二萬四千一百二十步,其崇丈有八尺。
京兆府京兆郡,本雍州,開元元年爲府。厥貢:水土稻、麥、麰、紫稈粟、隔 紗、粲席、鞾氈、蠟、酸棗人、地骨皮、櫻桃、藕粉。天寶元年領戶三十六萬二千 九百二十一,口百九十六萬一百八十八。領縣二十:有府百三十一,曰真化、匡道、 水衡、仲山、新城、竇泉、善信、鳳神、安業、平香、太清,餘皆逸。萬年,赤。 本大興,武德元年更名。二年析置芷陽縣,七年省。總章元年析置明堂縣,長安二 年省。天寶七載曰咸寧,至德三載復故名。有南望春宮,臨滻水,西岸有北望春宮, 宮東有廣運潭。福陵在東二十五里,敬陵在東南四十里。長安,赤。總章元年析置 乾封縣,長安二年省。有大安宮,本弘義,後更名。南五十里太和谷有太和宮,武 德八年置,貞觀十年廢,二十一年復置,曰翠微宮,籠山爲苑,元和中以爲翠微寺。 有子午關。天寶二年,尹韓朝宗引渭水入金光門,置潭於西市,以貯材木。大曆元 年,尹黎幹自南山開漕渠抵景風、延喜門,入苑以漕炭薪。咸陽,畿。武德元年析 涇陽、始平置。有望賢宮;有便橋;有興寧陵,又有順陵,在咸陽原。興平,畿。 本始平,景龍四年,中宗送金城公主降吐蕃至此,改曰金城,至德二載更名。西十 八里有隋仙林宮。雲陽,赤。武德元年析置石門縣,三年以石門、溫秀置泉州。貞 觀元年州廢,省溫秀,更石門曰云陽,雲陽曰池陽。八年省雲陽,更池陽曰云陽。 天授二年以雲陽、涇陽、醴泉、三原置鼎州,大足元年州廢。有堯山、甘泉山,凡 禁樵採者著於志。有古鄭、白渠。崇陵在北十五里嵯峨山,貞陵在西北四十里。涇 陽,畿。三原,次赤。武德四年曰池陽,六年曰華池,析置三原,隸泉州,貞觀元 年省,復華池曰三原。永康陵在北十八里,獻陵在東十八里,莊陵在西北五里,端 陵在東十里。渭南,畿。武德元年隸華州,五年還隸雍州。天授二年析渭南、慶山 置鴻門縣,以渭南、慶山、鴻門、高陵、櫟陽置鴻州,尋省鴻門,大足元年州廢。 西十里有游龍宮,開元二十五年更置。東十五里有隋崇業宮。昭應,次赤。本新豐, 垂拱二年曰慶山,神龍元年復故名。有宮在驪山下,貞觀十八年置,咸亨二年始名 溫泉宮。天寶元年更驪山曰會昌山。三載,以縣去宮遠,析新豐、萬年置會昌縣。 六載,更溫泉曰華清宮,治湯井爲池,環山列宮室,又築羅城,置百司及十宅;七 載省新豐,更會昌縣及山曰昭應。東三十五里有慶山,垂拱二年涌出。有清虛原, 本鳳凰,有幽棲谷,本鸚鵡,中宗以韋嗣立所居更名。有旌儒鄉,有廟,故坑儒, 玄宗更名。齊陵在東十六裏。高陵,畿。武德元年析置鹿苑縣,貞觀元年省。西四 十里有龍躍宮,武德六年,高祖以舊第置,德宗以爲脩真觀。有古白渠,寶曆元年, 令劉仁師請更水道,渠成,名曰劉公,堰曰彭城。同官,畿。有女迥山。富平,次 赤。有荊山,有鹽池澤。定陵在西北十五里龍泉山,元陵在西北二十五里檀山,豐 陵在東三十三裏甕金山,章陵在西北二十里,簡陵在西北四十里。藍田,畿。武德 二年析置白鹿縣,三年更曰寧民,又析藍田置玉山縣,貞觀三年皆省。有覆軍山; 有藍田關,故嶢關;有庫谷,谷有關。武德六年,寧民令顏昶引南山水入京城。永 淳元年作萬全宮,弘道元年廢。鄠,畿。有渼陂。東南三十里有隋太平宮,西南二 十二里有隋甘泉宮。奉天,次赤。文明元年,析醴泉、始平、好畤、武功、豳州之 永壽置,以奉乾陵,陵在北五里梁山。靖陵在東北十里。乾寧二年以縣置乾州,及 覃王出鎮,又以畿內之好畤、武功、盩厔、醴泉隸之。好畤,畿。故上宜,武德二 年析醴泉置好畤。貞觀八年廢上宜入岐陽,二十一年省好畤、岐陽,復置上宜,更 上宜曰好畤。有大橫關。武功,畿。武德三年,以武功、好畤、盩厔及郇州之郿、 鳳泉置稷州,又析始平置扶風縣,四年以岐州之圍川隸之,七年以郿隸岐州。貞觀 元年州廢,省扶風,以圍川、鳳泉隸岐州,盩厔、武功隸雍州。天授二年,復以武 功、始平、奉天、盩厔、好畤置稷州,大足元年州廢。有太一山,高十八里。有慶 善宮,臨渭水。武德元年,高祖以舊第置宮,後廢爲慈德寺。西原,殤帝所葬。醴 泉,次赤。武德元年析置溫秀縣,後省醴泉。貞觀十年營昭陵,析雲陽、咸陽復置。 有芳山,有九嵕山。昭陵在西北六十里九嵕山;建陵在東北十八里武將山,一名馮 山。華原,畿。義寧二年以華原、宜君、同官置宜君郡,並置士門縣以隸之。武德 元年曰宜州,貞觀十七年州廢,省宜君、土門,以華原、同官隸雍州。垂拱二年更 華原曰永安。天授二年復以永安、同官、富平、美原置宜州,大足元年州廢。有永 安宮,長安二年置。神龍元年復永安曰華原。有蒲萄園宮。天祐三年,李茂貞墨制 以縣置耀州。美原。畿。咸亨二年,析富平、華原及同州之蒲城,以故土門縣置。 天祐三年,李茂貞墨制以縣置鼎州。
華州華陰郡,上輔。義寧元年析京兆郡之鄭、華陰置,垂拱二年避武氏諱曰太 州,神龍元年復故名,上元二年又更名太州,寶應元年復故名。乾寧四年曰興德府, 縣次畿、赤。光化三年復爲州。土貢:鷂、烏鶻、伏苓、伏神、細辛。戶三萬三千 一百八十七,口二十二萬三千六百一十三。縣四:有府二十,曰普樂、豐原、義全、 清義、萬福、脩仁、神水、常興、義津、定城、延壽、羅文、鄭邑、宣義、相原、 孝德、溫湯、宣化、懷德、懷仁。有鎮國軍,肅宗上元元年置。鄭,望。有少華山。 東北三裏有神臺宮,本隋普德宮,咸亨二年更名。西南二十三裏有利俗渠,引喬谷 水,東南十五里有羅文渠,引小敷谷水,支分溉田,皆開元四年詔陝州刺史姜師度 疏故渠,又立堤以捍水害。華陰,望。垂拱元年更名仙掌。天授二年析置潼津縣, 在關口,後隸虢州,聖歷二年來屬,長安中省。神龍元年復曰華陰,上元二年曰太 陰,華山曰太山,寶應元年復故名。有嶽祠;有潼關,有渭津關;有漕渠,自苑西 引渭水,因古渠會灞、滻,經廣運潭至縣入渭,天寶三載韋堅開;又有永豐倉,有 臨渭倉;西十八里有瓊嶽宮,故隋華陰宮,顯慶三年更名;東十三裏有隋金城宮, 武德三年廢,顯慶三年復置;西二十四里有敷水渠,開元二年,姜師度鑿,以泄水 害,五年,刺史樊忱復鑿之,使通渭漕。下邽,望。本隸同州,垂拱元年來屬。東 南二十里有金氏二陂,武德二年引白渠灌之,以置監屯。櫟陽。本畿。故萬年,隸 雍州。武德元年更名,又析置平陵縣,二年更平陵曰粟邑,貞觀八年省;有煮鹽澤。 天祐三年來屬。
同州馮翊郡,上輔。武德元年更諸郡爲州,其沒於賊者,事平乃更。天寶三載 以州爲郡,乾元元年復以郡爲州。凡州、郡、縣無所更置者皆承隋舊。土貢:鞾 郭二物、皺紋吉莫、麝、芑茨、龍莎、凝水石。戶六萬九百二十八,口四十萬八千 七百五。縣八:有府二十六,曰濟北、唐安、秦城、太州、大亭、河東、興德、連 邑、伏龍、溫陽、安遠、業善、南鄉、臨高、瀵陽、襄城、崇道、淅谷、吉安、長 春、華池、永大、洪泉、善福、司御、效誠。馮翊,望。武德九年析置臨沮縣,貞 觀九年省。有沙苑。南三十二里有興德宮,在志武裏,高祖將趨長安所次。朝邑, 望。有長春宮。武德三年析置河濱縣,貞觀元年省。北四里有通靈陂,開元七年, 刺史姜師度引洛堰河以溉田百餘頃。乾元三年曰河西,隸河中府,大曆五年復曰朝 邑,還隸同州。有河瀆祠、西海祠。小池有鹽。韓城,上。武德八年徙置西韓州, 貞觀八年州廢,以韓城、河西、郃陽來屬,天祐二年更名韓原。有鐵;有梁山;有 龍門山;有關。武德七年,治中雲得臣自龍門引河溉田六千餘頃。郃陽,望。有陽 班湫,貞元四年堰氵誇谷水成。夏陽,本河西,武德三年析郃陽置,又以河西、郃 陽、韓城置西韓州。乾元三年更河西曰夏陽,隸河中,後復來屬。白水,望。澄城, 望。武德三年析置長寧縣,貞觀八年省。奉先。本次赤。故蒲城,開元四年更名, 隸京兆府。橋陵在西北三十里豐山,泰陵在東北二十里金粟山,景陵在西北二十里 金熾山,光陵在北十五里堯山,惠陵在西北十里。有滷池二,大中二年,其一生鹽。 天祐三年來屬。
商州上洛郡,望。土貢:麝香、弓材。有洛源監錢官。貞元七年,刺史李西華 自藍田至內鄉開新道七百餘里,回山取塗,人不病涉,謂之偏路,行旅便之。戶八 千九百二十六,口五萬三千八十。縣六:有府二,曰洵水、玉京。有興平軍,初在 郿縣東原,至德中徙。上洛,緊。有熊耳山。豐陽,上。洛南,上。有金,有銅, 有鐵。商洛,望。東有武關。上津,上。義寧二年以上津、豐利、黃土置上津郡, 並置長利縣。武德元年曰上州。貞觀元年省長利。八年州廢,以黃土隸金州,豐利 隸均州,上津來屬。乾元。中下。本安業,萬歲通天元年析豐陽置,景龍三年隸雍 州,景雲元年來屬,乾元元年更名,隸京兆,尋復還屬。
鳳翔府扶鳳郡,赤上輔。本岐州,至德元載更郡曰鳳翔,二載復郡故名,號西 京,爲府。上元二年罷京,元年曰西都,未幾復罷都。士貢:榛實、龍鬚席、蠟燭。 戶五萬八千四百八十六,口三十八萬四百六十三。縣九:有府十三,曰岐山、雍北、 道清、洛邑、留谷、岐陽、文城、支阝邑、三交、鳳泉、望苑、邵吉、山泉。天興, 次赤。本雍,至德二載曰鳳翔,仍析置天興縣,寶應元年省鳳翔入天興。岐山。次 畿。貞觀七年,析扶風、岐山及京兆之上宜置岐陽縣,八年省上宜入岐山,永徽五 年復置,元和三年省。有岐山。扶風,次畿。本湋川,武德三年析岐山置,以湋水 名之,貞觀八年更名。麟遊,次畿。義寧元年置,以麟遊及京兆之上宜、扶風郡之 普潤置鳳棲郡。二年以仁壽宮中獲白麟,更郡曰麟遊,又以安定郡之鶉觚並析置靈 臺縣隸之。武德元年曰麟州。貞觀元年州廢,省靈臺入麟遊,以麟遊、普潤來屬, 上宜還隸雍州,鶉觚還隸涇州。西五里有九成宮,本隋仁壽宮,義寧元年廢,貞觀 五年復置,更名,永徽二年曰萬年宮,乾封二年復曰九成宮,周垣千八百步,並置 禁苑及府庫官寺等;又西三十里有永安宮,貞觀八年置。普潤,次畿。有隴右軍, 貞元十年置,十一年以縣隸隴右經略使,元和元年更名保義軍。寶雞,次畿。本陳 倉,至德二載更名。東有渠引渭水入升原渠,通長安故城,咸亨三年開。西南有大 散關,有寶雞山。虢,次畿。貞觀八年省入岐山,天授二年復置。東北十里有高泉 渠、如意元年開,引水入縣城;又西北有升原渠,引汧水至咸陽,垂拱初運岐、隴 水入京城。郿,次畿。義寧二年置郿城郡,又析置鳳泉縣。武德元年曰郇州,以鳳 泉來屬,三年州廢,以郿隸稷州,七年來屬,貞觀八年省鳳泉。大曆五年權隸京兆。 有太白山,有鳳泉湯。盩厔。本畿,隸雍州。武德二年析置終南縣,貞觀八年省, 天寶元年更名宜壽,至德二載復故名,乾寧中隸乾州,天覆元年來屬。有駱谷關, 武德七年置;有司竹園;東南三十二里有隋宜壽宮,有樓觀、老子祠。
邠州新平郡,緊。義寧二年析北地郡之新平、三水置。邠,故作“豳”,開元 十三年以字類“幽”改。土貢:剪刀、火筋、蓽豆、澡豆、白蜜、地膽。戶二萬二 千九百七十七,口十二萬五千二百五十。縣四:有府十,曰嘉陽、宜祿、公劉、良 社、胡陵、蜯川、萬敵、金池、舜城、宜山。新平,望。有永定壘二,太宗討薛舉 置。三水,緊。有石門山。北二十里有萬壽湫,大曆八年因風雷而成。永壽,上。 武德二年析新平置,神龍元年隸雍州,唐隆元年來屬。宜祿。中。貞觀二年析新平 及涇州之保定、靈臺置。有淺水原,有長武城。
右京畿採訪使,治京城內。
隴州汧陽郡,上。本隴東郡,義寧二年,析扶風郡之汧源、汧陽、南由,安定 郡之華亭置。天寶元年更郡曰汧陽。土貢:榛實、龍鬚席。戶二萬四千六百五十二, 口十萬一百四十八。縣三:有府四,曰大堆、龍盤、開川、臨汧。汧源,上。垂拱 二年更華亭曰亭川,神龍元年復故名,元和三年省入汧源。西有安戎關,在隴山, 本大震關,大中六年,防禦使薛逵徙築,更名。有鐵;有五節堰,引隴川水通漕, 武德八年,水部郎中姜行本開,後廢。華亭有義寧軍,大曆八年置。貞元十三年築 永信城於平戎川。汧陽,上。有臨汧城,大和元年築。吳山。中。本長蛇,義寧二 年置,貞觀元年更名,上元二年曰華山,尋復曰吳山。武德元年以南由縣置含州, 四年州廢,元和三年省入焉。有西鎮吳山祠,有紫塠山。西有安夷關。
涇州保定郡,上。本安定郡,至德元載更名。土貢:龍鬚席。戶三萬一千三百 六十五,口十八萬六千八百四十九。縣五:有府六,曰涇陽、四門、興教、純德、 肅清、仁賢。保定,上。本安定,至德元載更名,廣德元年沒吐蕃,大曆三年復置。 有折墌故城。靈臺,上。本鶉觚,天寶元年更名。臨涇,中。良原,上。興元二年 沒吐蕃,貞元四年復置。潘原。中。本陰盤,天寶元年更名,後省爲彰信堡,貞元 十一年復置。
原州平涼郡,中都督府,望。廣德元年沒吐蕃,節度使馬璘表置行原州於靈臺 之百里城。貞元十九年徙治平涼。元和三年又徙治臨涇。大中三年收復關、隴,歸 治平高。廣明後覆沒吐蕃,又僑治臨涇。土貢:氈、覆鞍氈、龍鬚席。戶七千三百 四十九,口三萬三千一百四十六。縣二:有府二,曰彭陽、安善。平高,望。有崆 峒山;西南有木峽關。州境又有石門、驛藏、制勝、石峽、木崝等關,並木峽、大 盤爲七關。又南有瓦亭故關。百泉。上。
渭州,元和四年以原州之平涼縣置行渭州,廣明元年爲吐蕃所破,中和四年, 涇原節度使張鈞表置。凡乾元後所置州,皆無郡名;及其季世,所置州縣,又不列 上、中、下之第。縣一。平涼。上。廣德元年沒吐蕃,貞元四年復置。及爲行渭州, 其民皆州自領之。西南隴山有六盤關;有銀,有銅,有鐵;西北五里有吐蕃會盟壇, 貞元三年築。
武州,中。大中五年以原州之蕭關置。中和四年僑治潘原。縣一:蕭關。中。 貞觀六年以突厥降戶置緣州,治平高之他樓城。高宗置他樓縣,隸原州,神龍元年 省,置蕭關縣。白草軍在蔚茹水之西,至德後沒吐蕃。
寧州彭原郡,望。本北地郡,天寶元年更名。土貢:五色覆鞍氈、龍鬚席、芫 青、亭長、庵袴、假蘇。戶三萬七千一百二十一,口二十二萬四千八百三十七。縣 五:有府十一,曰彭池、高望、靜難、驎寶、天固、蒲川、東原、三會、大延、和 泉、永寧。定安,望。義寧二年析置歸義縣,貞觀十七年省入定平。有定安故關。 真寧,緊。本羅川。有要冊湫。天寶元年獲玉真人像二十七,因更名。襄樂,緊。 彭原,緊。武德元年以縣置彭州,二年析置豐義縣。貞觀元年州廢,以彭原、豐義 來屬。開元八年以豐義隸涇州,尋復還屬,唐末省。定平。上。武德二年析定安置, 後隸邠州。元和三年復來屬,四年隸左神策軍。有高摭城。唐末以縣置衍州。
慶州順化郡,中都督府。本弘化郡,天寶元年曰安化,至德元載更名。土貢: “胡女布、牛酥、麝、蠟。戶二萬三千九百四十九,口十二萬四千二百三十六。縣 十:有府八,曰龍息、交水、同川、永清、蟠交、永業、樂蟠、永安。順化,中。 本弘化,天寶元年曰安化,至德元載更名。合水,中。本合川,武德元年置,是年, 又析置蟠交縣。貞觀元年省合川入弘化。天寶元年更蟠交曰合水。樂蟠,中。義寧 元年析合水置。馬嶺,中。華池,下。武德四年置,以縣置林州,貞觀元年州廢。 同川,中下。本三泉,義寧二年析彭原郡之彭原置,武德三年更名。洛源,中。貞 觀三年置,四年隸北永州,五年徙州來治,八年州廢,來屬。延慶,中。本白馬, 武德六年徙故豐州民析合水置,天寶元年更名。方渠,中下。神龍三年析馬嶺置。 懷安。下。開元十一年括逃戶連党項蕃落置。
鄜州洛交郡,上。本上郡,天寶元年更名。土貢:龍鬚席。戶二萬三千四百八 十四,口十五萬三千七百一十四。縣五:有府十一,曰洛昌、龍交、葦川、五交、 大同、安光、洛安、銀方、杏林、脩武、安吉。有肅戎軍,大曆六年置,在鹿阝城。 洛交,緊。洛川,上。三川,中。華池水、黑水、洛水所會。直羅,中。武德三年 析三川、洛交因古直羅城置,羅水過城下,地平直,故名。甘泉。中。本伏陸,武 德元年析洛交置,天寶元年更名。
坊州中部郡,上。武德二年析鄜州之中部、鄜城置。土貢:龍鬚席、枲、弦麻。 戶二萬二千四百五十八,口十二萬二百八。縣四:有府五,曰杏城、仁裏、思臣、 永平、安臺。中部,上。本內部,武德二年更名。周天和中,元皇帝爲敷州刺史, 置馬坊,高祖因以名州。有鐵。州郭無水,東北七裏有上善泉,開成二年,刺史張 怡架水入城,以紓遠汲。四年,刺史崔駢復增修之,民獲其利。後思之,爲立祠。 宜君,上。本隸宜州。有仁智宮,武德七年置。貞觀十七年州廢,縣亦省。二十年 置玉華宮,復置縣,隸雍州。宮在北四里鳳凰谷。永徽二年廢宮爲玉華寺,縣又省。 龍朔三年析中部、同官復置,來屬。有鐵。昇平,上。天寶十二載析宜君置,寶應 元年省,後復置。鄜城。上。唐末以縣置翟州。
丹州咸寧郡,上。本丹陽郡,義寧元年析延安郡之義川、汾川、咸寧縣置,天 寶元年更名。土貢:龍鬚席、麝、蠟燭。戶萬五千一百五,口八萬七千六百二十五。 縣四:有府五,曰宜城、通天、同化、丹陽、長鬆。義川,上。雲巖,中。武德元 年析義川置。汾川,上。有烏仁關。咸寧。中。
延州延安郡,中都督府。土貢:樺皮、麝、蠟。戶萬八千九百五十四,口十萬 四十。縣十:有府七,敦化、延川、寧戎、因城、塞門、延安、金明。又儀鳳中, 吐谷渾部落自涼州內附,置二府於金明西境,曰羌部落,曰閤門。膚施,上。有牢 山鎮城。延長,中。本延安,武德二年置,以縣置北連州,並置義鄉、齊明二縣以 隸之。貞觀二年州廢,省義鄉、齊明入延安,來屬。廣德二年更名。臨真,中。武 德元年隸東夏州,貞觀二年州廢來屬。金明,中。武德二年析膚施置,以縣置北武 州,並置開遠、全義、崇德、永安、定義五縣。貞觀二年州廢,省開遠、全義、崇 德、永安、定義入金明,來屬。豐林,中。武德四年僑置雲州及雲中、榆林、龍泉 三縣,八年州廢,省龍泉入臨真,省雲中、榆林入豐林。東北有合嶺關。延川,中。 武德二年招慰稽胡置基州;又安撫使段德操表置義門縣,以義門置南平州。三年析 綏州之城平置魏平縣。四年廢南平州,省義門、魏平。五年更基州曰北基州。貞觀 八年州廢,來屬。敷政,中下。本因城,武德二年徙治金城鎮,更名金城;又東境 置永州,並置洛盤、新昌、土塠三縣。貞觀四年徙州治洛源。及州廢,省洛盤、新 昌、土塠入金城。天寶元年曰敷政。延昌,武德二年置北仁州,貞觀三年州廢,十 年以其地置罷交縣,天寶元年更名。其北蘆子關。延水,中下。本安民,武德二年 析延川置,以縣置西和州,並置修文、桑原二縣。貞觀二年州廢,省修文、桑原入 安民,隸北基州。州廢,來屬。二十三年曰弘風,神龍元年更名。門山。上。武德 三年析汾川置,隸丹州,廣德二年來屬。
靈州靈武郡,大都督府。土貢:紅藍,甘草,花蓯蓉,代赭,白膠,青蟲,雕, 鶻,白羽,麝,野馬、鹿革,野豬黃,吉莫鞾,郭,氈,庫利,赤檉,馬策,印 鹽,黃牛臆。戶萬一千四百五十六,口五萬三千一百六十三。縣四:有府五,曰武 略、河間、靜城、鳴沙、萬春。有朔方經略軍。黃河外有豐安、定遠、新昌等軍, 豐寧、保寧等城。回樂,望。武德四年析置豐安縣。貞觀四年於回樂境置回州,以 豐安隸回州。十三年州廢,省豐安。有溫泉鹽池;有特進渠,溉田六百頃,長慶四 年詔開。靈武,上。懷遠,緊。武德六年廢豐州,省九原、永豐二縣入焉,隋九原 郡也。有鹽池三:曰紅桃、武平、河池。保靜。上。本弘靜,神龍元年曰安靜,至 德元載更名。
威州郡闕。中。本安樂州。初,吐谷渾部落自涼州徙於鄯州,不安其居,又徙 於靈州之境,咸亨三年以靈州之故鳴沙縣地置州以居之。至德後沒吐蕃。大中三年 收復,更名。光啓三年徙治涼州鎮爲行州。縣二:鳴沙,上。武德二年置會州,貞 觀六年州廢,更置環州,以大河環曲爲名。九年州廢,還隸靈州。神龍中爲默啜所 寇,移治故豐安城。大中三年復得故縣。溫池。上。本隸靈州,神龍元年置,大中 四年來屬。有鹽池。
雄州,在靈州西南百八十里。中和元年徙治承天堡爲行州。
警州,本定遠城,在靈州東北二百里,先天二年,朔方大總管郭元振置。其後 爲上縣,隸靈州。景福元年,靈威節度使韓遵表爲州。羊馬城幅員十四里,信安王 禕所築。
會州會寧郡,上。本西會州,武德二年以平涼郡之會寧鎮置。貞觀八年以足食 故更名粟州,是年又更名。土貢:駝毛褐、野馬革、覆鞍氈、鹿舌、鹿尾。戶四千 五百九十四,口二萬六千六百六十。縣二:有新泉軍,開元五年廢爲守捉。會寧, 上。本涼川,武德二年更名。開元四年別置涼川縣,九年省。有黃河堰,開元七年, 刺史安敬忠築,以捍河流。有河池,因雨生鹽。東南有會寧關。烏蘭。上。武德九 年置。西南有烏蘭關。
鹽州五原郡,下都督府。本鹽川郡。唐初沒梁師都。武德元年僑治靈州。貞觀 元年州省,以縣隸靈州,二年,師都平,復置州。天寶元年更郡曰五原。貞元三年 沒吐蕃,九年復城之。土貢:鹽山、木瓜、牛。戶二千九百二十九,口萬六千六百 六十五。縣二:有府一,曰鹽川。有保塞軍,貞元十九年置。五原,上。有烏池、 白池、細項池、瓦窯池鹽。白池。上。本興寧,貞觀元年與州同省,二年復置。景 龍三年更名。
夏州朔方郡,中都督府。土貢:氈、角弓、酥、拒霜薺。戶九千二百一十三, 口五萬三千一十四。縣三:有府二,曰寧朔、順化。朔方,上。本錄,貞觀三年 更名。貞元七年開延化渠,引烏水入庫狄澤,溉田二百頃。有鹽池二。有天柱軍, 天寶十四載置,寶應元年廢。長慶四年,節度使李祐築烏延、宥州、臨塞、陰河、 陶子等城於蘆子關北,以護塞外。有木瓜嶺。靜德,中下。貞觀七年隸北開州,八 年曰化州,十三年州廢。寧朔。中下。武德六年置南夏州。貞觀二年州廢,縣省入 朔方,五年復置,來屬。長安二年省。開元四年又置,九年省,其後又置。
綏州上郡,下。本雕陰郡地。唐初沒梁師都。武德三年以歸民於延州豐林縣僑 置,六年徙治延川境,七年徙治魏平。貞觀二年,師都平,歸治上縣。天寶元年更 郡名。士貢:胡女布、蠟燭。戶萬八百六十七,口八萬九千一百一十二。縣五:有 府四,曰伏洛、義合、萬古、大斌。龍泉,中。本上縣,天寶元年更名。延福,中 下。武德六年析置北吉州,並置歸義、洛陽二縣;又析置羅州,並置石羅、關善、 萬福三縣;又析置匡州,並置安定、源泉二縣。貞觀二年州、縣皆廢。綏德,中下。 武德二年置。六年析置雲州,並置信義、淳義二縣;又析置龍州,並置風鄉、義良 二縣。貞觀二年州、縣皆廢。綏德,中下。武德三年置魏州,並置安故、安泉二縣。 貞觀二年州廢,省安故、安泉。西南有魏平關。大斌。中下。武德七年徙治魏平城, 取“稽胡懷化,文武雜半”以名。
銀州銀川郡,下。貞觀二年析綏州之儒林、真鄉置。土貢:女稽布。戶七千六 百二,口四萬五千五百二十七。縣四:儒林,中。東北有無定河。真鄉,中下。西 北有茹盧水。開光,中。本隸綏州,貞觀二年置,八年隸柘州,十三年州廢,來屬。 撫寧。中下。本隸綏州,貞觀八年來屬。
宥州寧朔郡,上。調露元年,於靈、夏南境以降突厥置魯州、麗州、含州、塞 州、依州、契州,以唐人爲刺史,謂之六胡州。長安四年併爲匡、長二州。神龍三 年置蘭池都督府,分六州爲縣。開元十年復置魯州、麗州、契州、塞州。十年平康 待賓,遷其人於河南及江、淮。十八年復置匡、長二州。二十六年還所遷胡戶置宥 州及延恩等縣,其後僑治經略軍。至德二載更郡曰懷德。乾元元年復故名。寶應後 廢。元和九年於經略軍復置,距故州東北三百里。十五年徙治長澤,爲吐蕃所破。 長慶四年,節度使李祐復奏置。土貢:氈。戶七千八十三,口三萬二千六百五十二。 縣二:延恩,中。開元二十六年以故匡州地置;又以故塞門縣地置懷德縣,以故蘭 州之長泉縣地置歸仁縣。寶應後皆省。元和九年復置延恩。有經略軍,在榆多勒城, 天寶中王忠嗣奏置。長澤。中下。本隸夏州,貞觀七年置長州,十三年州廢,隸夏 州,元和十五年來屬。有胡洛鹽池。
麟州新秦郡,下都督府。開元十二年析勝州之連谷、銀城置,十四年廢,天寶 元年復置。土貢:青他鹿角。戶二千四百二十八,口萬九百三。縣三:新秦,中。 開元二年置,七年又置鐵麟縣,十四年州廢,皆省。天寶元年復置新秦。連谷。中 下。貞觀八年以隋連谷戍置。銀城。中下。貞觀二年置,四年隸銀州,八年隸勝州。
勝州榆林郡,下都督府。武德中沒梁師都。師都平,復置。土貢:胡布、青他 鹿角、芍藥、徐長卿。戶四千一百八十七,口二萬九百五十二。縣二:有義勇軍。 榆林,中下。有隋故榆林宮。東有榆林關,貞觀十三年置。河濱。中下。貞觀三年 置,以縣置雲州,四年曰威州,八年州廢,來屬。東北有河濱關,貞觀七年置。
豐州九原郡,下都督府。貞觀四年以降突厥戶置,不領縣。十一年州廢,地入 靈州。二十三年復置。土貢:白麥、印鹽、野馬胯革、駝毛褐、氈。戶二千八百一 十三,口九千六百四十一。縣二:九原,中下。永徽四年置。有陵陽渠,建中三年 浚之以溉田,置屯,尋棄之。有鹹應、永清二渠,貞元中,刺史李景略開,溉田數 百頃。永豐。中下。永徽元年置。麟德元年別置豐安縣,天寶末省。東受降城,景 雲三年,朔方軍總管張仁願築三受降城。寶曆元年,振武節度使張惟清以東城濱河, 徙置綏遠烽南。中受降城,有拂雲推祠。接靈州境有關,元和九年置;又有橫塞軍, 本可敦城,天寶八載置,十二載廢。西二百里大同川有天德軍,大同川之西有天安 軍,皆天寶十二載置。天德軍,乾元後徙屯永濟柵,故大同城也。元和九年,宰相 李吉甫奏修復舊城。北有安樂戍。西受降城。開元初爲河所圮,十年,總管張說於 城東別置新城。北三百里有鵜泉。
單于大都護府,本雲中都護府,龍朔三年置,麟德元年更名。土貢:胡女布、 野馬胯革。戶二千一百五十五,口六千八百七十七。縣一:金河。中。天寶四年置。 本後魏道武所都。有云伽關,後廢,大和四年復置。
安北大都護府,本燕然都護府,龍朔三年曰瀚海都督府,總章二年更名。開元 二年治中受降城,十年徙治豐、勝二州之境,十二年徙治天德軍。土貢:野馬胯革。 戶二千六,口七千四百九十八。縣二:陰山,上。天寶元年置。通濟。上。
鎮北大都護府。土貢:篔牛尾。縣二。大同,上。長寧。上。
右關內採訪使,以京官領。